中新網廣州8月24日電 題:廣東自然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生態紅利惠及灣區居民
(相關資料圖)
記者 程景偉
20世紀80年代至今,廣東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由30%提升到58.7%,森林面積從6900萬畝增加到1.58億畝,森林蓄積量增長到6.24億立方米,成為全國最“綠”省份之一。
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廣東以建設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為目標,積極推進自然教育工作,并聯動香港、澳門,持續開展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粵港澳自然觀察大賽、粵港澳自然教育講壇暨嘉年華等系列活動,全省自然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讓更多的生態紅利惠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
自然教育導師帶學生走進廣東樹木公園樹木標本園 陳楚紅 攝截至目前,廣東共認定省級自然教育基地100個,公布特色自然教育徑101條,涌現出從事自然教育的專業社會組織超過500家,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陣地近700個。
博士精英團隊加盟 廣東自然教育上新臺階
今年7月初,由廣東省林業局、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澳門特區政府市政署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在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啟動,并同步開啟自然教育觀察大賽。
近兩個月以來,以“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為主題的第三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如火如荼開展中,全省開展了自然體驗、植物識別、觀蝶觀鳥、夜間觀察、自然筆記、自然課堂等數百場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季公益活動。
在眾多博士團隊的助力下,今年廣東自然教育活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近日,“歡樂暑期探索林業科技”自然教育活動在廣東樹木公園舉行,共吸引20余名學生參與。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曹永建博士為大家上了一堂木材基3D打印技術課程,學生們現場了解木竹基3D耗材制備過程,觀摩設計打印木竹基3D產品。
自然教育導師帶領學生認識植物的特點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同學們通過近距離感受林業科技前沿技術,對木材循環利用技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提升生態保護素養,拓展更廣闊的思維天地。”曹永建說。
當天,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防火團隊則帶來一節森林防火小課堂,帶領同學們走進樹木標本園,體驗護林員生活。
“依托廣東樹木公園獨特的自然資源,今年自然教育季我們舉辦20多場自然教育活動,涉及植物類、觀鳥類、昆蟲類等多種類型,形式豐富多樣,水平逐年提升。”廣東樹木公園副主任謝繼紅表示,公園還積極培訓自然教育志愿者導師,持續擴大自然教育師資隊伍,目前達170多人。
加強自然教育基地建設 助“雙減”政策落地
在“雙減”政策之下,中小學生們空出來的時間,應該學點啥?今年暑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成為廣東中小學生們最喜歡的選擇之一。“老師,您看這是什么植物?”“老師,這個果子可以吃嗎?”在華南國家植物園,廣州一名小學生問起園內的珍稀植物有關情況。
自然教育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自然教育基地建設。依托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設立的華南國家植物園,今年7月在廣州揭牌,這為該植物園開展自然教育帶來了新機遇。
一群小學生在廣東韶關丹霞山開展觀鳥研學活動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據悉,植物園早在1960年就開始進行植物知識的自然教育工作。“我們創建自然教育基地,是以現在華南國家植物園對外開放園區的生物多樣性為基礎。”華南國家植物園園藝中心主任王瑛介紹稱,在園內,從熱帶雨林到高山植物、從奇花異果到沙漠植物,超過17000種植物進行了遷地保育,這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
日前,在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15組親子家庭參與“認識夏季星空”課程活動。在香洲區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田小禾帶領下,親子家庭領略天文知識的神奇和奧妙。據了解,今年暑期,大批中小學生登島,漫步木棧道,深入紅樹林,觀賞群鷺飛舞,細看魚蝦嬉戲……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珠海淇澳--擔桿島自然保護區大力發展自然教育,獲得“廣東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廣東十大最美濕地”“廣東十佳觀鳥勝地”等榮譽稱號。一些島上漁民還轉而當起了自然教育導師。
珠海淇澳--擔桿島取得的成效堪稱是廣東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縮影之一。2019年以來,廣東全面啟動自然教育基地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自然教育管理和服務模式,建設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
據廣東省林業局介紹,目前,全省已公布省級自然教育基地既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有林場等自然資源類的基地,也有植物園、動物園、樹木園、城市公園、學校、古驛道、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綜合體驗類的基地。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認定的省級自然教育基地100個,高品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個,自然教育徑150條及自然教育園區(場館)300處。
探索創新發展 自然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在廣東,自然教育活動越來越多元化,在探索中不斷創新發展,助力廣東建設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讓生態發展紅利惠及更多的人群。
廣東開展自然教育的熱潮,正從珠三角地區向粵東西北地區持續蔓延。第三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粵東分會場活動8月6日在潮州啟動,發布了廣東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題IP形象穿山甲“小川”,邀請專家為公眾介紹潮州生物多樣性情況,同時還舉辦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嘉年華。這是粵東地區自然教育單位首次聯合舉辦的大型自然教育活動。
學生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開展攀樹體驗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自然教育活動線上線下推進,成效顯著,社會覆蓋面更加廣泛。近日,第三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綠水青山自然教育行仲夏直播之“神奇的海珠濕地”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舉行,直播同步在多個平臺進行,在線觀看人數超15萬。知名視頻博主“水果獵人”楊曉洋在線講解公園內數十種代表性植物的小知識。自然教育導師楊森煌則帶領孩子實地學習花朵及水果知識。
“有熱愛,才會有保護。”楊森煌表示,孩子們參與自然教育活動,不僅能夠收獲親近自然的快樂,還能提高專注力、想象力及創造力,使其受益終身。
“自然教育是為民眾提供優質綠色生態福祉和與大自然開展零距離對話的高尚事業。”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廣東首次將自然教育寫入省級專項發展規劃中,先后印發實施了全國第一個自然教育徑標識系統省級建設指引、廣東省首套自然教育團體標準等,推動自然教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廣東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已覆蓋全省19個地市。接下來,該省將繼續全力推動省市各層級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大力推動全省100家自然教育基地結合自身特色,聚焦提升5個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內涵品質,集中資源打造高品質示范基地,形成國內一流、有國際影響力的自然教育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