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巴西圣保羅州議會近日將每年的10月1日設立為圣保羅州“中國文化暨移民日”。在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孔子課堂中方負責人、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首任院長喬建珍看來,此舉反映出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巴西官方對華僑華人努力的進一步認可,有助于中巴兩國繼續開展文化互鑒,促進兩國民心互通,構建中巴人文共同體。
圣保羅州設立“中國文化暨移民日”具有標志性意義
圣保羅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州,有著“巴西經濟發動機”之稱,喬建珍認為圣保羅州此舉具有標志性意義。
(資料圖片)
資料顯示,1992年圣保羅州議會就率先將10月7日定為州“中國移民日”;在2007年至2020年間,圣保羅市、坎皮納斯市、累西腓市都曾設立“中國移民日”;2018年巴西將每年的8月15日定為全國性的“中國移民日”。
此次圣保羅州“中國文化暨移民日”的設立離不開旅巴華僑華人的努力。喬建珍介紹,該節日最初于2018年由巴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總會會長李錦輝率團前往州議會提交申請函,2019年獲時任圣保羅州長若昂·多利亞(Jo?o Doria)批準,后因故擱置。今年5月,現任州長羅德里戈·加西亞(Rodrigo Garcia)重新簽發并公布。
10月1日恰好是中國國慶日,這一日期的選擇也很有意義。她說:“當地的華僑華人是很在意這個節日的。旅巴華僑華人在慶祝中國節日時,最重要的就是中秋、國慶和春節。”
此前每到中國國慶日,旅巴華僑華人就會舉行多項慶祝活動。“這項舉措以法律形式將這些活動名正言順地固定下來。我覺得以后這些慶祝活動可能會在原來基礎上規模更大一些,或者更突出文化主題一些。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去做更多融入當地的一些文化活動。所以,我覺得挺好的”,她補充道。
從茶農到議員,華僑華人逐步融入巴西
華人移民巴西歷史悠久。早期到巴西的中國人主要扮演著茶農、礦工等角色,后來很多人去巴西做生意、開商鋪。而現在,更多旅巴華僑華人主動支持當地建設、爭取參政機會,并積極把中國文化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去。
喬建珍介紹:“我曾在里約住了8年,過去很多華人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后,還是選擇和父母一樣開店做生意。但在今年的巴西大選活動中,一些華裔積極投身競選議員,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她認為,本地化融合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很多旅巴華僑華人從事教育、法律、商貿等行業,但參政人數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她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到巴西投資建廠,當地中文教學機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旅巴華僑華人也更積極地參加公益活動,例如為貧民窟居民捐食品等。
喬建珍舉例稱,如今巴西狂歡節巡游花車加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元宵節燈盞、中國電影節等進入了越來越多巴西人的視野;中國商品、中醫、美食也越來越多地融入巴西人日常生活。“這些事實表明中國的實力和旅巴華僑華人的努力獲得了巴西人的認可,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
求同存異、彼此尊重,以文化交流促進民心互通
作為移民國家,巴西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喬建珍介紹,巴西各地政府一直積極支持舉辦中國文化節目。
在她看來,文化傳播是雙向的,需要以彼此尊重、求同存異為前提,以人性化、本地化為基礎開展工作。
喬建珍舉例稱:“我們曾組織里約葡中雙語中學的足球夏令營團來華開展交流。很多學生來自巴西貧民窟,孩子們結束交流返回巴西后在當地社區引起轟動,當時全家老少都去機場接機。對他們來說,出國交流的機會非常寶貴,而他們到過中國后,學習中文的意愿更高了。”
喬建珍還回憶說,她曾開設的中國文化課上有一名巴西學生很喜歡中國,在聽到有身邊人談論對北京的負面傳聞時,主動上前說明情況、澄清誤解。“目前確實還有部分巴西人對中國存在一些誤解。但隨著兩國之間文化、經濟、農業等各領域交流的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巴西人像那名學生一樣,在中國遭受誤解時站出來澄清真相。”(文/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