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雕塑作品,也是一道美食。
面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盛開。
面花塑作藝術主要流行在中國北方地區,
(相關資料圖)
與當地勞動人民的飲食、習俗息息相關。
在中國古代,
人們把面團做成各色動物、花卉,
代替真正的動物供奉祖先和神明。
后來,面花制品越來越豐富,
兼具了食用與觀賞的多種功能,
逐漸在傳統佳節、婚喪嫁娶等場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面花塑品大到三五斤,小到三五寸,
造型風格上貼近百姓生活:
捏制石榴、蓮花、桃子等喜慶形狀的面花,
是許多地區春節期間的保留節目,
還有的面花會做成京劇臉譜的樣式,
小小面團搖身一變,粉墨登場,
成為生、旦、凈、末、丑等戲曲角色。
制作面花的工具同樣來源于生活。
錐子、梳子等器物都可以用來壓出點、線,
成就精巧的紋飾。
各地風土人情不同,
面花也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比如工藝復雜、制作精巧的黃陵面花,
簡單大方、追求寫意的新絳面花,
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郎莊面花。
中國北方的民間藝術家們,
用一雙巧手訴說著他們所熱愛的家鄉與生活。
中國新聞網與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出品
出品人:俞嵐
總策劃:胡芳 孟群
制片人:秦瑜明 吳慶才 齊彬
編創指導:王婧雯 趙希婧 白曉晴 周曉萌 孫洪亮
編創團隊:李怡瀅 曹航宇 宋依黛 劉佳琪 周迅 王譯豐 溫莫寒
英文譯配:劉雯
英文譯審:莫紅娥 趙麗
統籌:王凱 曾鼐
編輯:王寧
關鍵詞: 中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