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僑網7月2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編譯報道,多種多樣的巴西美食受到國內外游客的贊賞,從而吸引更多人前往,推動了旅游業的更快發展。目前,巴西有8種傳統美食的相關制作工藝受國家歷史和藝術遺產管理局保護,被登記為非物質文化資產。
巴西聯邦政府官網日前報道,圣埃斯皮里圖州首府維多利亞市的陶罐采用傳統技術和自然環境中的原材料經手工制作而成,是IPHAN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該工藝源自土著居民文化,用來制作陶罐的黏土一直取自同一產地,制作過程中需使用原始工具。這種陶罐是當地特色美食“海鮮燉”的重要組成部分。
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市的阿嘎拉咭工坊也被列為一項國家非物質文化資產。Acarajé是巴伊亞州傳統美食,主要食材是一種手工制作的豆糕,進行調味后放入棕櫚油中煎炸。
米納斯吉拉斯州塞魯市、塞拉杜薩利特里市和卡納斯特拉山脈地區擁有一種獨特的手工制作奶酪方式。這種方式基于葡萄牙埃什特雷拉山脈地區的傳統制作方式進行演變,是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一項特色工藝。此外,該州其他地區還在奶酪配制、壓制和固化程序中開發了不同的制作工藝,為產品增添更多風味。
亞馬孫州內格羅河以野生木薯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系統是另一項文化資產,如今存在于內格羅河畔的22個土著部落。該系統的特點是涉及豐富的農業知識和植物多樣性,并保持了可持續生產方式,為當地森林生態提供保障。
與卡茹依那(Cajuína,一種由腰果混合蘋果制成的無酒精,無碳酸飲料)相關的制作工藝和社會文化習俗目前存在于皮奧伊州家庭中,主要用于招待客人。喝下卡茹依那的人通常會從原材料(腰果)的選擇和制造商的技術方面,對這種瓶裝飲料的質量進行評價。
在亞馬孫河下游的帕拉州,沿岸土著居民區中存在著一種沿襲了兩個多世紀的“果殼碗”制作工藝,由帕拉州河畔的婦女利用當地自然資源(植物porongo的果實外殼)進行制作。果殼碗用途甚廣,最常見的是盛裝當地特色佳肴塔卡卡,此外還可用于盛放水果、木薯粉或其他小吃。
南里奧格蘭德州佩洛塔斯市的傳統甜點也堪稱一絕。這些甜點造型精美,一般為家庭工坊生產,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除佩洛塔斯市外,該州傳統甜點在阿羅約多帕德雷、卡龐杜利昂、莫魯雷東杜和圖魯蘇等城市也有生產。
另外還有圣保羅州里貝拉河谷基隆博拉斯社區的傳統農業系統。自殖民時期以來,里貝拉河岸邊的居住者一直種植木薯、玉米、豆類和大米等作物,傳統農業形式成為當地生活方式的主要結構。
世界旅游組織的一項數據表明,美食是全球居民旅行的第三大主因,每年創收約1500億美元。在巴西,該行業是外國游客評價最高的項目之一。根據國家旅游部的一項研究,2019年到巴西旅行的外國游客中,每10人中就有8人贊賞當地美食。(張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