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文昌7月24日電 (馬帥莎 樊萍 李同)7月24日,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中國空間站首個實驗艙將實施在軌組裝建造計劃。
(資料圖)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屠海超 攝
看點一:國內最大的單體航天器
問天實驗艙艙體全長17.9米,發射質量約23噸,由工作艙、氣閘艙及資源艙三部分組成,具備對空間站組合體的管理和控制功能,當核心艙平臺功能出現故障時,可以接管對空間站組合體的操作。作為航天員未來在空間站內進行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問天實驗艙的工作艙更為寬敞,艙內配置了多臺科學實驗柜,推動中國在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科技領域的相關研究。
看點二:刷新國內太陽翼最大面積紀錄
隨著更多科學實驗任務的開展,空間站載荷供電需求也成倍增加。因此,問天實驗艙配置了目前國內研制的最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翼,單翼全展開狀態下面積超100平方米,不管是展開面積還是供電能力,全新升級后的“翅膀”都達到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的兩倍之多,雙翼超萬瓦級的供電讓空間站基本實現“用電無憂”。
看點三:全天候追蹤太陽
受太陽入射角和空間站飛行姿態的影響,太陽翼的發電效率會因時段不同、姿態不同而產生相應變化。為了讓“柔性翅膀”24小時不間斷追蹤太陽,保持最高狀態的發電效率為空間站保障用電,問天實驗艙首次采用太陽翼雙自由度同時轉動,確保每一縷陽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陽翼上。
看點四:國內最大噸位航天器對接
問天實驗艙入軌后,將與空間站組合體實施前向交會對接,兩個大塊頭之間的“太空之吻”將亮相太空:約23噸的問天實驗艙與40多噸的空間站組合體,將實現中國目前最大噸位的兩個航天器之間的交會對接,也是中國空間站第一次在有人狀態下進行交會對接。
看點五:“太空泊車”實現國際首次平面轉位動作
在軌期間,問天實驗艙將完成中國首次在軌大慣量轉位動作,即通過平面轉位90度,原本對接在節點艙前向對接口的問天實驗艙轉向節點艙的側向停泊口并再次對接,從而騰出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為夢天實驗艙的到訪做好充分準備。這將是中國首次航天器在軌轉位組裝,也是國際上首次以平面式轉位方案進行航天器轉位的探索嘗試。(完)
關鍵詞: 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