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僑網海口7月23日電 (符宇群)“潘先生艱苦奮斗的動人事跡和驕人的成就,時刻激勵著家鄉的父老鄉親和年輕一代。他博大深厚的家國情懷在斗轉星移的歲月中將歷久彌新,永受景仰。”7月22日下午,伴隨著婉轉悠揚的音樂聲,親友和各方來賓與多年來心系桑梓熱心在海南投資建設,堅持為家鄉捐資助學的“赤子楷模”潘正洲先生在海口告別。6月30日,潘正洲先生安然離世,積閏享壽86歲。
潘正洲祖籍海南文昌,出生于文昌市翁田鎮下田村,是香港著名瓊籍實業家。上世紀五十年代,潘正洲從故鄉文昌到香港謀生,白手起家,開創了海南商人在香港紡織業中的一片天地,后事業擴展至服裝、房地產及礦業及旅游等多個領域。
離開家鄉多年,但潘正洲從來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的家鄉。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潘先生毅然將投資重點轉向國內。多年來,潘正洲積極參與海南的經濟建設,推動海南的發展,是第一批率先進入三亞海棠灣開發區投資的港資企業,緊接著又率先進入海口江東新區投資開發,有力推動了南渡江東岸的建設,這些處處都體現了他對故鄉海南的赤子之情。
“他的一生除了艱苦創業,把公司做大做強,他還始終積極推動瓊港經貿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宗親代表潘先敏說,潘正洲帶領香港海南商會全力協助海南省政府有關部門在港的工作與事務,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海南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贊譽。他的愛國愛港愛鄉的家國情懷、回報社會的“舍得”精神、勇于擔當的寶貴品德值得世人學習和傳承。
少年輟學到香港打拼的潘正洲,深知教育對國民素質影響的重大。從八十年代開始,他堅持捐資助學,熱心海南社會公益事業,先后為海南文昌中學、翁田鎮文苑小學、海南大學和海南醫學院捐資興學,培育人才。
在文昌,占地面積40畝的鄉村小學文苑小學,不僅擁有先進、齊全的教學硬件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更是令人稱贊,這樣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潘正洲密不可分。文苑小學校長韓煉介紹,文苑小學最初創建是在1985年,后來潘正洲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教育環境比較落后,先后捐資1200萬元建設文苑小學。多年來,潘正洲一直心系家鄉的教育發展,每年回鄉必定會回校查看,持續關注學校建設情況。
令韓煉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文苑小學受臺風“威馬遜”重創,門窗玻璃破裂、圍墻倒塌,損失慘重。“當時臺風過后,潘老先生帶著我在學校巡查幾次,了解到學校受災情況后毫不猶豫就提出捐資重建學校。”韓煉說,潘正洲資助的優美教學環境和先進的硬件設施,對于學校的工作來說是很大的鼓舞,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近幾年來,每年學校考取文昌中學、文昌華僑中學的學生均超過5名,學校的師生還曾多次在市級比賽當中獲得名次。
在文昌市副市長梁劍肖看來,多年來,潘正洲特別熱心文昌市社會教育公益事業,多次慷慨解囊,先后捐贈數千萬元支持公益事業,其義行善舉,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潘正洲還聯合鄉賢積極推動在港海南鄉親大聯誼,資助社團建設,為提升海南社團在香港的影響力傾心傾力,堪稱旅港海南鄉親的楷模。
也正是如此多的輝煌業績,潘正洲曾經被評為香港十大“青年優秀企業家”,被文昌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昌榮譽市民”稱號,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赤子楷模”的榮譽稱號。
潘正洲老先生一生心懷赤城,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不忘桑梓,回饋故鄉,秉持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做人造業。如今,潘老先生駕鶴西去,“其愛國愛港愛鄉的大愛精神將永遠駐留在后人心中,堅如磐石。”梁劍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