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全球觀察:傳承千年文化內涵 展示青田農遺魅力

2021-07-22 08:51:53 來源:青田僑報


(相關資料圖)

傳承千年文化內涵 展示青田農遺魅力

——訪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閔慶文

記者 葉春籠 葉星煜

2005年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期間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他就是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閔慶文。18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到青田開展調查研究。在這次農遺大會上,他也成為了焦點,積極向參會嘉賓推薦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并講述他與青田稻魚的這段不解之緣。

閔慶文教授一直致力于農業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理論研究、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工作,為推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中國農業文化遺產走向世界、確立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從2005年開始,閔慶文教授便與青田結下了不解之緣,長期致力于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調查研究。

“中國最有典型意義的傳統生態農業是什么呢,稻田養魚是一種,在中國有2000年的歷史。”閔慶文介紹,在稻田養魚的情況下,魚和水稻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生態共生關系,比如說有魚的時候,稻田里面的稻飛虱、稻瘟病就很少;有稻子的情況之下,對魚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青田田魚與一般魚塘里的鯉魚不一樣。所以,稻田養魚就是中國傳統生態農業的典型代表,也是當初選稻魚共生系統作為中國第一個農業遺產的重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閔慶文教授第一次接觸稻魚共生系統是在2005年。當時他來到方山實地考察,當近距離接觸到稻田養魚這樣一套完整的生態農業系統,他對青田的森林、村莊、梯田景觀,以及熱情淳樸的村民感到非常震撼和興奮。

為什么當初要推薦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呢?閔慶文教授說,其實稻田養魚技術在中國大概有2000年的歷史,最早并不是出現在青田,但是1300年以來,青田人一直種稻養魚,還衍伸出了一些新的東西,比如說培育了當地傳統的魚,叫青田田魚,還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不斷地吸收現代技術,由原來的一畝地產出二三十斤魚,現在每畝地可以達到一百斤魚,實現了“一畝地、百斤魚、千斤稻、萬元收入”的目標,而且不僅如此,還有魚燈舞,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在世博會、國慶和奧運會期間也進行了表演,真正形成了經濟、生態、文化、技術和景觀的完美結合,正是這樣的特征,青田作為中國第一個農業文化遺產地,無論是它的內涵,還是它保護利用的潛力和向世界展示窗口的能力都是最好的。

此次農遺大會對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有哪些促進作用?閔慶文教授表示,通過這次會議的召開,青田的稻魚共生系統,乃至中國傳統農業會更好地走向世界。主要表現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從稻魚共生本身來講,目前全國大概有27個省市自治區有稻田養魚,另外中國的稻田養魚技術還通過南南合作的方式走到了非洲,在歷史上還到了菲律賓、到了日本、到了越南,我們可以看出有很好的推廣價值;第二個方面是給人一種啟示,這種啟示使得我們對于傳統的生態農業要有一種客觀的辯證認識,青田的成功使得我們重新審視,一度被人們認為是落后的傳統農業,可能并不落后,那么當發展現代農業的時候,要借鑒過去的經驗加上現代的技術,這樣才有更好的發展;第三個就是把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和動態保護的理念讓更多的人所了解,通過這次大會,可能會有更多人去知道,我們不僅有自然遺產、文化遺產,還具有兼具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的農業文化遺產。

通過多年來的調查研究,閔慶文教授也對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提出了建議,一是要充分利用稻魚共生系統的品牌,發揮青田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等優勢,拓展農業功能,告別以往單靠賣稻賣魚來發展的單一模式,把稻魚共生系統的傳承推廣與民宿旅游、文化創作、康養休閑、研學旅行等結合起來。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品牌,并與楊梅、茶業等其他農業生產以及石雕、商貿等相結合,全方位展示青田作為第一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的獨特優勢。

關鍵詞: 青田田魚 稻田養魚 2005年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