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貴州新聞7月13日電(張丹 崔立華 肖警 魏錚)7月11日至12日,華僑大學黨委委員、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燈一行率35名港澳臺僑學生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晴隆縣和興義市開展2022年“中國文化之旅”研習營活動。
營員們分別在望謨縣了解了新屯街道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及民族文化;在晴隆縣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二十四道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興義市興義第八中學,交流了該校辦學理念、辦學情況的同時,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在黔西南的行程中,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朝鮮、印度尼西亞、日本、伯利茲、南非等國家的35名營員們通過“學、游、研”結合開展了以學為主的研習活動,進一步增強港澳臺僑及華裔新生代的家國情懷。
圖為營員們在望謨縣新屯街道。在晴隆縣的現場教學中,營員們了解到了從“開山裂石 共筑圣路”“滇黔鎖鑰 抗戰動脈”到“南僑機工 運輸救國”的生動歷史,深切感悟南僑機工白雪嬌離家救國的感人故事,對“二十四道拐”在抗戰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了更深的體會與認識。
考察中張燈感慨地表示,感謝中央統戰部的牽線搭橋,讓學校師生有機會到黔西南州開展“中國文化之旅”研習營活動,親身感受血肉筑成的抗戰生命線,親眼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奇跡,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張燈還認為,這是一塊凝聚人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大家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在座談交流中,州委統戰部副部長、州僑務辦主任、州臺辦副主任楊麗敏希望各相關部門、相關學校把兩地青年朋友溝通感情、互通有無作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架好兩地同胞的“連心橋”。以一脈相承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橋梁,以教育交流活動為紐帶,進一步擴大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勇擔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積極爭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積極爭做兩地交流交往的推動者;積極爭做青年創新創業的引航者,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夢想。
張燈對黔西南州脫貧攻堅成果、教育教學工作、鄉村振興工作以及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發展工作等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贊賞。并表示,在下步工作中,華僑大學將進一步加強與黔西南州的合作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