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僑聲)僑商吳立春:無論走到哪里,心中始終珍存一份鄉情
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題:僑商吳立春:無論走到哪里,心中始終珍存一份鄉情
中新社記者 吳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97年我離開加拿大回國創業,帶著妻兒舉家搬到山東濟南,決心要干一番事業。”回國后加拿大僑商吳立春創建了三慶實業集團,多年來他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
吳立春說:“我剛回國時就有做老百姓住得起的精品房的想法,以前濟南的房子都是普通的木框玻璃窗,我們早期有個項目將其改成落地窗,房子在外觀和舒適度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經過25年的發展,如今三慶實業集團已經從一個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成為集投資、教育、新能源、不動產開發為一體的現代化集團。吳立春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不斷探索社會發展需求,走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隨著民眾需求變化,地產行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我認為創新很有必要,企業要有自己的創新模式,才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吳立春介紹,近年來集團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多元化經營,相繼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互聯網+”企業等多領域。
在他看來,新投資的項目也為傳統的房地產、工業、制造等“老動能”賦予新動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升級,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創辦企業的同時,吳立春也致力于辦教育。吳立春于2003年投資創辦山東凱文職業學院,2019年學校更名為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首批15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高校之一。
談及辦職業教育的初心,他說:“早年間我在工地上與建筑工人們聊天時,常聽他們談起對子女未來的擔憂,他們努力賺錢供子女上學,期待改變家庭的境遇。于是我產生了興辦職業教育的想法,希望為農村孩子修建改變命運的跑道,為國家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為提升教學質量,我們設立了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人才專項資金,通過多渠道多形式聘請教學名師,學校每年還會拿出400余萬元經費,用于貧困生專項資助。”吳立春介紹,學校一直堅持工科特色,辦學至今學校已累計向各行各業輸送了近10萬名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幾年濟南的投資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此吳立春感觸很深,“原來都是商人去找機會,現在是政府提供平臺,企業家能夠在這里放心大膽地去開拓自己的事業。我覺得變化主要在兩方面,一是硬件環境,包括交通、廠區等各種配套設施建設;另一個是軟環境,審批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我剛來到濟南創業的時候,政府對于外資企業就有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對生產型企業大力幫助和扶持。”吳立春說,近年來濟南“僑夢苑”成為華僑華人投資創業的聚集地,為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綜合性的服務;濟南市僑商會、為僑服務專員、法律工作委員會等服務載體也對僑企進行幫扶,優質的營商環境讓僑商對在華發展更有信心。
“僑商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下成長,無論走到哪里,心中都會珍存著一份濃濃的鄉情。”談及對僑商精神的理解,吳立春說,“僑商繼承了堅韌、和平、包容、開放的品質,發展出以義生利的經營之道,誠信為本的品牌之道,與時俱進的戰略之道和善行天下的責任之道,這塑造了僑商的鮮明個性和品質,也是僑商創造財富的根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