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屬于食肉目的大熊貓為什么只吃竹子?它熟練的抓握竹子“絕技”是如何起源演化而來?這些問題不僅學界關注,大眾也頗為好奇。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曉鳴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鄧濤、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吉學平與科研同行合作,最新完成對采自云南昭通水塘壩晚中新世(距今約700萬年-600萬年)遺址始熊貓的關鍵化石——偽拇指(也稱第六指)和臼齒化石的研究發現,始熊貓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已經形成對握的“拇指”功能。他們的研究表明,大熊貓專門吃竹子的習性至少在距今600萬年前就已經起源。
這項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論文,北京時間6月30日夜間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線發表,為早于晚更新世的始熊貓-大熊貓譜系演化提供重要化石證據,也為回答始熊貓是否已開始吃竹子、偽拇指能否幫助熊貓抓握竹竿等提供關鍵證據。
論文發表當天,論文共同作者鄧濤研究員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代表合作團隊科普解讀研究成果,揭秘大熊貓吃竹子“絕技”演化的來龍去脈。(記者 孫自法 制作 吳瑞)
關鍵詞: 起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