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解說】近日,中國建筑師劉相誠的作品“幻之園”入選法國盧瓦爾河畔肖蒙國際花園節30周年紀念展,受到各界人士高度評價。法國盧瓦爾河畔肖蒙國際花園節30周年紀念展的主題是“理想花園”,全球43件花園作品入選該紀念展。據悉,“幻之園”是紀念展上唯一入選的中國建筑師作品。中新社記者就此專訪劉相誠,請他介紹中式園林藝術為何能在花園節紀念展中獨具特色,東西方園林藝術如何實現了“共通”。
【Q1】“幻之園”的設計思路是什么?
【同期】中國建筑師 劉相誠
我們是通過一種體驗豐富的感覺,從你的看、聽,然后聽到這個周圍鳥的叫聲,青蛙的叫聲,整個是一種意境的闡釋。同時我們又能看到光影的變化,在一天不同的時間內,影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跟樹下的繩子產生一種聯系。我們更多的認為在現在的文化語境之下。其實大家有很多的文化隔閡,或者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是,我們想通過這個簡單的形式,在這個文化意境上讓大家得到一種統一的和諧。所以這是為什么我們用現在這個主題去做這個花園,其實我們是更想創造一種文化多元的交流機會,讓更多的外國游客,即使他們沒有了解到這個文化的具體細節,也能感知到我們想傳遞的這個意境在里面。
【Q2】 “幻之園”對于東西方園林藝術交流有什么樣的意義?
【同期】中國建筑師 劉相誠
我們跟他們講,繩結是一種傳統中國的結的一種方式,這個背后有怎樣意涵。當地的學生和當地的居民非常開心能夠接觸到這些不同文化的知識,他們也非常開心地參與到“幻之園”的建造過程中,幫我們做了很多具體的建造工作。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其實是一種互動狀態,這個作品呈現出來時,不光只是我們自己作為一個中國本土團隊全部把它(“幻之園”)給做出來,而是有了當地居民的一些想法在里面。因為我們很多具體的是在跟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一些看法,最后慢慢形成這樣一種本身在建造的過程,已經帶有文化傳播的基因在里面,所以我們呈現的作品一個是現有的狀態,另外建造過程其實也是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傳遞的過程吧。
【Q3】對于未來的中法合作有怎樣的規劃?
【同期】中國建筑師 劉相誠
覺得我們想做的領域其實不光只局限于藝術的交流,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文化,還有一些建筑或城市,其他各個不同領域的交流,所以借花園節這個形式,我們也跟其他一些參賽者建立了一些學術(交流)的活動。
李洋 岳子巖 法國報道
關鍵詞: 園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