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完善涉僑立法,強化涉僑制度供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僑服務注入 “法治力量”
鮀城盛夏,樹木蔥蘢。6月26日,當成功獲得2024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主辦權的消息傳來時,汕頭全城沸騰,僑胞八方來賀,各界無不期待著為廣大海內外鄉親呈現一場潮人盛會。
汕頭是全國著名僑鄉,汕頭經濟特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近年來,全市上下聚焦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著力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這為汕頭推進涉僑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走進小公園建設潮籍僑胞共同精神家園,為煥發老城新活力注入法治能量;擘畫“一規劃兩綱要”發展路徑,為推進涉僑領域法治保障定調領航;推動法治宣傳與非遺傳統文化相結合,拓寬“僑”文化融合發展格局……一系列立足于創新法治汕頭建設的生動實踐,成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僑”文章的有力注腳,促進汕頭發揮僑鄉優勢、助力用好僑資僑力。
●南方日報記者 蔡沚彥
首創華僑房地產權益保護辦法
“看得見騎樓,記得住鄉愁。”小公園開埠區有著“潮人精神文化家園”之稱,是汕頭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中西合璧的騎樓群呈環形放射狀展開,潮汕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商業文化、建筑文化在這里融合匯聚,賡續著這座城市的古老文脈。
修舊如舊、保育活化,是讓小公園開埠區重煥活力的原則,這當中不乏法治的力量。2014年6月,《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開始實施,為開埠區保育活化工作夯實制度根基;2017年,汕頭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審議市人民政府提請的議案,同意批準《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并啟動小公園開埠區首期修復改造工程,也就是俗稱的“三環三線”修繕工作。
美了環境、亮了古城,修繕及保護的力度前所未有。如今,在游人如織的小公園開埠區,可見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大樓、紅色交通線等特色建筑以及大面積的騎樓、建筑、街巷已經完成修繕,并且對外開放了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市文化館、老媽宮戲臺等文化場所,打造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街區。
文化為建筑增光輝,建筑為文化揚新聲。作為著名僑鄉,汕頭華僑人數眾多,僑房面積大。而保護僑房權益,正是保護華僑權益的重要內容。
在1996年取得特區立法權后,汕頭市隨即把華僑房地產權益保護列入當年的立法計劃,經過一年努力,于1997年出臺了《汕頭經濟特區華僑房地產權益保護辦法》。該法成為全國第一個保護華僑房地產權益的綜合性地方法規,把落實僑房政策、保護僑胞權益推上了法治化軌道。
去年5月,小公園司法所受理一起僑房糾紛。原來,魏先生祖父的伯父在民國時期買下了這處房產,遷居馬來西亞后,房產由他人暫住,一直沒有收回。作為繼承人,魏先生在收回房屋時,與住戶溝通卻并不順利。小公園司法所了解情況后,馬上對雙方開展調解,最終讓住戶自愿騰退。
通過辦法的貫徹實施,華僑房地產權益得到了保護,進一步理順了僑氣,爭取了僑心,也讓僑胞們支持家鄉的建設熱情更加高漲。
這亦是汕頭開展專項化解工作,依法保障僑胞合法權益的一個縮影。作為“楓橋式司法所”示范點,小公園司法所抓實人民調解這一民心工程,繼續深化大調解體系,扎實推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與司法調解、個人調解協同聯動,并作為對接僑胞的重要基層窗口,積極為民辦事、為民解憂。
推進多領域涉僑立法有關工作
老城保護提速的同時,汕頭經濟特區也在加速建設,一個個戰略部署落到實處,讓發展的種苗快速拔節生長。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堅持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等平臺建設,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
沿著目標明確的方向,汕頭舉全市之力,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書寫新時代“僑”文章的嶄新章節。“我們將扛起改革開放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實干家的職責使命,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表示。
對標探索做好新時代“僑”文章的謀篇布局,記者梳理發現,在汕頭市三年規劃立法項目中,不少內容為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提供了法治保障,以全局視角完善涉僑立法,強化涉僑制度供給,依法維護了歸僑僑眷和僑胞合法權益。
在大力弘揚“僑”文化方面,汕頭率先啟動潮汕菜特色品牌的立法,并作為廣東省粵菜產業立法的配套之一,列入該市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以文化引領的方式發展潮汕菜產業。目前,《汕頭市潮汕菜特色品牌促進條例(草案)》已于近日經汕頭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并形成法規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著力構建“僑”平臺,汕頭提出加快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發揮僑夢苑聚僑匯僑功能。為此,汕頭在去年11月正式實施《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條例》,積極開展“僑”特色的先行先試,努力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面向全球華僑華人聚力發展的創新平臺,打造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現代產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和對外交流合作的示范區。
全力發展“僑”經濟,汕頭大膽探索面向華僑華人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打造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區。今年1月1日起,《汕頭經濟特區跨境電子商務促進條例》正式實施。當中明確道,要促進華人華僑共同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參與拓展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營銷服務網絡,鼓勵歸國僑眷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新創業。
用力做好“僑”服務,汕頭將健全華僑青年服務機制,完善涉僑法規制度。細看汕頭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等內容深度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個領域。在《汕頭市2022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健全政企“直通車”制度,創新聚僑惠僑新政策,依法保障在汕華僑華人投資權益,積極為回國創業僑胞提供法治保障等。
2021年來,汕頭市司法局已審查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華僑試驗區創業基地建設、產業發展規劃、相關政府合同等來文28件,為汕頭走出一條具有“僑”特色的發展之路提供法治服務。當前,汕頭市司法局正積極推進涉僑立法有關工作,組織各區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報送立法需求,擬將相關立法需求在編制2023年度立法計劃時予以統籌安排。
搭建海外僑胞溝通互動橋梁
隨著汕頭不斷凝聚僑心僑智僑力,對涉外法律服務的需求也不斷上升。在此背景下,5月20日,汕頭舉行投資環境推介暨悉尼招商服務機構簽約儀式,開拓性搭建海外僑胞溝通互動橋梁,建立起新的招商引資合作平臺及工作機制。
加強涉外法律服務是推動汕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今,從“走出去”到“走得好”,汕頭市司法局、汕頭市律師協會正進一步加強汕頭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養,聯合多部門開展合作,通過人才推廣、信息傳遞、整合資源、打造平臺等方面,促進本地涉外法律服務實現新發展。
事實上,早在2017年,汕頭市司法局根據省司法廳部署,與商務、外事等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并于2018年印發了《汕頭市司法局等四部門關于做好律師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助力民營企業對外貿易和投資,為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提供支持。
著眼為“僑”服務,2021年,汕頭市積極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平臺,搭建更廣闊的供需對接平臺,推動汕頭律師“走出去”,推動汕頭律師更好融入“雙區”建設,維護華僑合法權益,積極打造涉僑司法品牌“汕頭樣板”。
夜幕來臨,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內燈光明亮,“戲亭印象”潮劇節目熱鬧上演,引得游人們圍成幾圈觀看。這是汕頭將法治元素融入非遺潮劇藝術,在基層村居巡回舉辦“戲古論今話德法”普法沙龍。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寄托了僑胞的濃濃“鄉愁記憶”。汕頭市普法辦、市司法局創新探索建立“1+N+7”立體普法模式,不斷推動法治宣傳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立足基層需求,借助潮劇、燈謎、剪紙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探索一條有特色、重實效的普法新路,讓法治宣傳真正走到群眾身邊,更走入海內外的潮人心中,為推動法治汕頭建設夯實重要人文基礎、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關鍵詞: 一規劃兩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