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周年)加拿大頤康基金會總裁蕭顯揚:獅子山精神總能讓香港變得更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多倫多6月28日電 題:加拿大頤康基金會總裁蕭顯揚:獅子山精神總能讓香港變得更好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回看歷史,香港經歷過不少風波。但獅子山精神總能讓香港克服逆境,而且變得更好。”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知名華人慈善機構頤康基金會總裁蕭顯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知名華人慈善機構頤康基金會總裁蕭顯揚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說:“回看歷史,香港經歷過不少風波。但獅子山精神總能讓香港克服逆境,而且變得更好。”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蕭顯揚出生于二戰后香港“嬰兒潮”時期,并在港生活至“不惑之年”,曾先后供職于知名國際通訊社、暢銷雜志、香港政府新聞處等。經歷和目睹過香港諸多起伏變化的他,如今移民加拿大已34年。
他說,憶起少時在港讀書,老師們都會向學生傳遞家國情懷、民族感情。自己返港時碰到過去的“學生仔”,大家也會驕傲地憶述在深圳、珠海等地參與修路建橋的經歷。
蕭顯揚認為,回歸祖國四分之一世紀以來,香港一直都在進步,尤其基建方面,諸如港珠澳大橋、地鐵等大型工程都是亮點。文化推廣工作也表現不俗,譬如西九文化區內,不僅有戲曲中心、M+博物館,還建起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都是“意想不到的”。他亦直言,香港在教育、青少年工作等方面仍需加強。
每次回香港之外,蕭顯揚也會抓住機會到內地不同地方走走看看。他坦承,上海等一線城市有些方面已經在超越香港,有的二、三線城市也有不輸香港之處。但他說:“我們不應該擔心誰取代誰。”
“香港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蕭顯揚說,不論現在或將來,香港都是中國對外、特別是面向西方社會的一座橋梁。
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知名華人慈善機構頤康基金會總裁蕭顯揚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說:“回看歷史,香港經歷過不少風波。但獅子山精神總能讓香港克服逆境,而且變得更好。”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但香港要如何保有橋梁的地位?蕭顯揚認為,借助大灣區布局,與深圳、珠海、廣州等地結合,發揮金融、運輸、貿易方面的專長,香港將更具優勢。香港需要真正做到背靠祖國,架起面向亞洲、歐洲等新市場的橋梁。
他認為,香港的人才也有自身優勢。由于地理環境、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他們看待事物時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這對于中國將來的發展同樣有用。
蕭顯揚說,世界永遠在變,香港現在每天每月每年都在變。這種變化就是:在人才交流、經貿、交通運輸等各方面,香港與內地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密。
對于香港過去幾年發生的風波,蕭顯揚感觸頗多,也曾為此灑淚。但他相信,經過這樣的階段,香港一定能成為更加理想的社會。
他希望,經過波折的香港安寧下來。香港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人應保有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榮光與尊嚴,扎扎實實努力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出力,將逆境翻轉,轉危為機。他說:“香港人真的要努力,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圖為蕭顯揚向記者展示自己幾年前創作的歌詞《回想香江》。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幾年前,蕭顯揚寫過一首歌詞《回想香江》并由友人譜曲。其中寫道,“獅子山下有我們勤力的足印,淚珠里的歡顏,唏噓中的希望。”他說,這正是自己對故鄉感情的寫照。
“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的根在香港。”今年初在多倫多創建了加亞創意交流中心的蕭顯揚說,“看看怎樣把香港與加拿大、中國內地之間的連接建立得更好,這也是我們作為海外華人的責任。”(完)
關鍵詞: 回想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