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退稅減稅為制造業發展賦能
浙江提出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以來,各地加快了制造提能變革的步伐。量產商業衛星發射成功、“偉星拉鏈”隨航天員遨游太空……在一顆顆高端制造“果實”的背后,是退稅減稅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
(資料圖片)
向上轉型 制造能級提升
接到籃球鞋配套鞋盒客訂單,各部門分頭搜尋塑料板彩印設備、設計定制圖案、調試生產線,半個月內走完新產品從研發到出貨的全過程……在以“客訂排產”更替“接單生產”的“超級工廠”模式下,成立僅一年的浙江菀煜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銷售額30%的增長。
“超級工廠”主打產銷直連,市場、成本、定價等優勢明顯,是臺州制造業精益化改造工廠,搶占先進制造“新高地”的有效嘗試,能為企業帶來平均30%-40%的產值增長。目前,臺州實行“超級工廠”模式企業超過250家。
“為改造工廠,我們在平臺、用工、研發等方面承受了很大投入壓力,還好稅費優惠給予了支持。”菀煜科技負責人陳良遠說,“今年我們已享受緩繳稅費等近40萬元優惠,資金壓力減輕了不少,這才抓住了制造變革的機遇。”陳良遠介紹,菀煜科技近期又投資50余萬元,與阿里巴巴達成1688 SKA(Super Key Account超級重點商家)項目戰略合作,在產銷再造、重塑制造上邁出了新一步。
一招變,滿盤活。制造工廠變革的“終極形態”應是什么樣?浙江的答案是“未來工廠”。
走進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放眼這家年產拉鏈可繞地球12圈的全球最大服裝輔料生產企業,只見機器隆隆,人影寥寥。“超級工廠”的“客訂排產”,在這里升級到“未來工廠”的“全程智控”,從接單、排產到質檢、物流,甚至客戶維護都已自動化。“智能改造后,成本降低,訂單翻番,日產量提升3倍。”偉星股份財務負責人林娜介紹,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研發,打造了再生拉鏈等20多項專利,產品多次亮相神舟飛船、奧運會等重大場合。
“我們在智能工廠上投入了上億元。是稅費優惠的‘真金白銀’,讓我們有動力去打破低效產能等‘壇壇罐罐’,實現‘騰籠換鳥’。”林娜算起“減稅賬”,“去年僅研發費加計扣除就享受了近1億元,今年還根據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享受了近5000萬元的優惠。”
退稅減稅如春雨養護著制造“沃土”。在臺州,當地4家省級“未來工廠”試點企業之一,八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享受著年均1000萬元左右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浙江三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準“未來工廠”,也在稅費優惠支持下緊跟腳步,轉型挖潛,在上馬北京中紡院研發的巨型連續聚合裝置等高精尖設備后,年利潤增加到上億元。該企業負責人葉繼躍說:“企業轉型的‘陣痛’因減稅降費緩解。今年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又給我們帶來4000多萬元的稅費優惠,極大提振了我們向轉型升級要效益的信心。”
“云端”強鏈 “智造”乘數發力
一枝獨秀,何如滿園春色。產業大腦是浙江聚焦制造業躍升的創舉,其核心是構建產業內企業間數字流的聯通與聯動,獲取現代化生產的乘數效應。玉環泵閥(水暖閥門)產業大腦就是其中的優秀典型。在其帶動下,擁有1300多家企業,體小量多、過于依賴外貿、承壓抗險基礎弱的玉環水暖閥門產業,全面加快了數字化改造,生產成本降低50%,產能提升30%,國內外市場份額提升到25%以上。該產業大腦被浙江省經信廳評選為“2021年數字經濟系統優秀細分行業產業大腦”。
“有產業大腦帶動固然是給我們創造了機遇,但倘若實力不足也只能是‘無米之炊’。”浙江斯丹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建鋒表示,精工車間數字化改造要100萬元,長遠效益高,但短期壓力大,今年享受的近100萬元稅費優惠,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生產車間‘鳥槍換炮’后,發展勁頭足足的!”
在促成產業鏈現代化乘數效應上,臺州縫制設備產業大腦探索出了新可能。近日,它成為全省首批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線的產業大腦之一。無論上下游企業,只需輸入需求,便可獲得系統推送的上下游企業及產業鏈圖譜、產業價值等信息。“產業大腦打造了上下游數據聯通共享的‘共同體’,解決了供需錯配、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不均等制造轉型‘瓶頸’問題,為制造業打開了發展‘新風口’,僅該產業生產效率就平均提升了25%。”杰克股份財務負責人林美芳介紹,較早加入的杰克股份,在產業大腦構建的產業“數字鏈”中,提升了利用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效率,發展動能得到更大釋放。
在林美芳看來,產業大腦是進入工業4.0時代的“必答題”。“杰克股份在稅費優惠的支持下,率先布局了產業大腦。下一步,企業還將推進二期、三期的智能化改造。”林美芳說,杰克股份今年僅3月就已享受6000多萬元留抵退稅,國家的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將為企業轉型改造全程“護航”。
領跑前沿 啟航工業“藍海”
面對工業4.0的“藍海”,浙江制造業吹響了向前沿、新興領域進軍的號角。臺州立足傳統制造業“家底”,先行交出了高分“答卷”。
6月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首次量產商業衛星的“一箭九星”發射。這組衛星被稱為“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由臺州星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將探索實現遙感、導航、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為吉利汽車布局未來出行提供立體化保障。
在建設具備完整配套能力的商業衛星超級工廠的路途中,星空智聯不免歷經艱辛。“我們在國內率先深度融合了航天制造和汽車制造,技術攻關等難度高、投入大,稅費優惠為此減輕了不少資金壓力。”該企業負責人王洋介紹,今年以來星空智聯享受了200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尖端探索動力顯著增強。
退稅減稅燃動,制造上天入云。當前,星空智聯所屬的臺州航空航天“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已基本形成整機制造、零部件配套、產業服務的航天產業體系,拉開了“搶灘”前沿制造的格局。
上天攬月,入洋捉鱉。在臺州,制造業還邁出了向海圖強的步伐。6月14日,位于臺州灣總投資50億元的數字海洋肽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簽約施工,臺州制造自此深入海洋生物領域。該項目一期建成后,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將拉動內外貿易及第三產業產值超10億元。
“海洋肽商業化應用,依靠海洋生物前沿科技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傳統制造向尖端爬升,最難的就是‘爬升期’投建、研發的壓力相當大。”浙江中海海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偉介紹,稅務人員在項目初期就主動上門輔導涉稅事項辦理,介紹稅費優惠政策,還幫助企業建立規范的財務體系,給予針對性的涉稅風險防范輔導,為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夯實基礎。(萬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