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師 嚴迅奇
有的人說像一頂官帽,有的人說像花樽,你覺得它散發一種中國古代視藝文化的氣息出來。這座建筑一定是現代的建筑,也都一定不會與北京故宮相似。但是有一些氣質,有一些抽象的元素是相同的。是一個很雍容的氣度,很精致的工藝。
【解說】雍容大氣、精致典雅,一座東西文化兼具、傳統與現代共融的建筑坐落于九龍之西、維港之畔。歷時五年建設,香港故宮博物館將于今年7月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也將成為香港又一文化新地標。日前,博物館總設計師與建筑項目負責人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揭秘其中的獨運匠心。
(資料圖)
【解說】據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引用了紫禁城的中軸線的概念,又結合香港向上發展的現代都市建筑風格,把中軸線向上延伸,引領訪客向上參觀。博物館于地面、二樓及四樓設有三個分別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和大嶼山的中庭,游客步入其中、移步換景,可多方位領略香江美景。無論是地面大堂中庭參照紫禁城屋頂琉璃瓦設計的金色天花,亦或是紅色正大門上整齊排列的玻璃門釘,都在傳統中蘊含著獨樹一幟的現代風格,令整座博物館隨著時空轉換,流光溢彩,展露生機。
【同期】中國建筑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 王勇
這個大門其實也是非常有故宮特色的,它是由五個門十扇構成的,上面大家也看到了,有一些的玻璃釘總共有810個,也是參考了故宮的一些做法來做的。其實我前面這個平臺廣場還有一個金水河的一個設計也非常有特色,但它是用這個玻璃天幕,用玻璃來做的,它不是一個真正的一個水或者河,但它的這個曲線和造型是跟那個金水河是一致的。
【同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師 嚴迅奇
比如我們大門的門釘,傳統的就是用金屬門釘,但我們其實是用玻璃,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門關了之后,夜晚閉館了,里面依然有燈。這些光就可以慢慢通過玻璃磚滲出來。給人的感覺就好像這個館雖然關了門,都繼續有生命力存在。我們很小心地將建筑的外墻同吸收陽光,不同角度的陽光不同,就希望達到很多不同的視覺效果。例如陽光從低角度照射它的時候,它表面就會呈現一個很柔和的色彩。如果陽光從高角度照射它的時候,就會有小小的閃光效果。
【解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外觀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器物設計中“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美學特點,并輔以現代化建筑手法和新興建筑材料來體現其建筑特色。
【同期】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師 嚴迅奇
因為建筑是要同時代掛鉤的。我們今時今日做一個建筑物是展示故宮文化,本身這個建筑也都需要是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所謂現代化是要適合現在當下的城市機理、城市環境,應該要用上最先進的科技、最現代的材料技術。
【同期】中國建筑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 王勇
尤其是在這個圖紙設計這個階段,我們也是全過程地用的這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這個技術,解決了大量的碰撞的問題。在圖紙加工生產的過程中,也是利用這個BIM的技術以及其他的一些3D制圖的軟件。它是一個“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這么一個結構。在外邊這個外墻,也是最有特色的這個金色的鋁板,它是由4022件帶孔的曲面鋁板而構成的,每一件鋁板它的這個大小、尺寸,它的這個彎曲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求每一步安裝的這個精準度是極高的,安裝成型之后的鋁板誤差要控制在3個毫米之內。
【解說】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團隊利用智慧工地系統極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與準確率,并通過設計一系列復雜精密的系統來精確控制場內的溫度、濕度,保障文物展出所需的環境和消防安全的同時,提升訪客的參觀體驗。
【同期】中國建筑國際集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 王勇
我們要有恒溫恒濕的這個空調設備和系統。另外一個我們消防的這個系統和設備,以及我們這個隔音的一些要求都是非常非常高的。幾乎香港最高級別消防的一些系統都在這里采用了。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一個系統,我們在這個主要擺放展品的這個儲藏室里面,是用的大量的惰性氣體來進行滅火,也是在這個一旦出現火情的情況下,文物得到一個最好的保護。
【解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后,包括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在內的珍貴展品將在此與香港及全球觀眾見面,而這一兼具香港匠心和香港智慧的建筑也將在未來成為香江文化卷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 范思憶 羅嗣昱 羅芊芊 香港報道
關鍵詞: 故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