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實時:泉州:數字引擎升維現代農業

2021-06-17 08:50:33 來源:福建日報

泉州:數字引擎升維現代農業


(資料圖)

本報記者 黃瓊芬 通訊員 林曉燕 王江霞

4月下旬,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阿里研究院公布2021年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榜單,泉州市的安溪縣、晉江市分別位居第1位、第20位。

近年來,泉州市緊跟大數據時代步伐,強化農業數字化技術應用,出臺系列鼓勵政策,推動全市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隨著數字農業建設加快,數字賦能泉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示范引領

數字農業加快建設

在晉江市內坑鎮砌坑村百畝洋基地,上千畝平整的土地上大棚成方連片,蔚為壯觀。基地大棚內,數十畝水培種植的空心菜長勢喜人。“2018年,我們建成兩個總面積40畝的智能水培種植大棚,并引進以色列水培一體化控制系統,溫度、光照、水流、消毒等全部自動化控制,總造價800多萬元。”福建省力豪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郭桂峰介紹。

智能化水培種植蔬菜,并不是力豪農業初次試水數字農業。早在2015年至2016年,力豪農業就打造了300畝智能溫室大棚。雖然規模不大,但作出這個決定仍需不小魄力。“普通大棚一畝造價在4000元到5000元,而智能溫室大棚一畝造價需要20萬元,300畝大棚需投資7000多萬元。”郭桂峰說。

雖然造價不菲,但數字化的應用改變了過去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智能溫室大棚內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傳感節點,可以實時采集棚內環境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自動傳輸到電腦終端,經后臺大數據分析后,物聯網平臺可按照人工設置的參數,自動調節環境調控設備進行噴水、開窗、開啟幕簾等操作,從而實現精準控制溫度、濕度、澆水量、施肥量等。相比普通大棚,智能溫室大棚畝產量可提高30%。”郭桂峰介紹。

包括力豪農業在內,泉州市已建成9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目前,泉州市累計建成設施果蔬大棚7萬多畝,其中智能溫室大棚8000多畝。“近年來,泉州市不斷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的應用,在大田種植、畜禽養殖等方面進行物聯網改造,并在現代農業項目中逐步實施和推廣水培、氣霧培、基質培、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質量安全可追溯等技術。”泉州市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化和對外合作科一級主任科員林榮義介紹。

為推動數字農業發展,泉州市以項目示范為引領,每年扶持5家~10家農業物聯網示范企業,設立市級專項資金,對農業生產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的項目給予資金補助。在項目示范引領下,泉州市已建成國家數字農業示范項目1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9個,累計建成90個市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項目,累計落實項目扶持資金近千萬元,安溪縣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一位,獲評“2020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數字賦能

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走進永春縣陽升畜禽有限公司位于永春縣五里街鎮的養殖基地,樹木蔥蘢、鳥語花香,聞不到一絲異味。雞舍內,自動化設備配有產蛋箱、息架、水線、料線等設施,仿若一條條生產流水線。“僅這個基地的自動化投入就達2000多萬元,養殖規模10萬羽,通過自動化設備,雞的吃喝拉撒睡全部可以實現自動化。”公司總經理黃宏旭介紹。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使養殖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產品的采收、存儲、包裝也可以實現無縫對接。“以一顆雞蛋為例,蛋產下后,從雞蛋收集到包裝出貨,全程由設備無縫銜接完成,無需人工介入。目前,我們除了銷售環節之外,其他環節已全部自動化。”黃宏旭說。

不僅如此,通過物聯網,陽升畜禽還建立起蛋雞生產智能化管理、農產品溯源、電子商務、飼料加工管理、倉儲管理、生產經營統計分析、企業辦公OA等系統,企業生產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不斷提升。“從1989年的23羽到如今的100萬羽,養殖規模裂變式增長,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黃宏旭表示。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對保障農產品安全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傳統農業中,農產品溯源一直是個問題,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的泉州通過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溯源管理,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產品編碼、原料產地、生產批次、溯源碼……”如今,消費者購買福建八馬茶葉有限公司的產品,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查詢產品的詳細信息。“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我們的產品已經實現全流程可追溯。通過溯源碼,可以快速查詢到該產品的名稱、規格、生產數量、生產日期、半成品原料批次、進廠編號、基地名稱、負責人等詳細信息。”八馬茶葉項目專員王秋玲介紹。

農產品可追溯系統、農資監管平臺是泉州市打造智慧農業平臺的一部分,目前累計已有389家單位納入可追溯管理平臺監管,666家經營主體納入農資監管平臺。據悉,泉州創建了泉州市智慧農業一期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了農產品展示平臺、農產品信息發布系統、土壤數據分析系統、病蟲害防治等農業設施物聯網平臺,打造集監管、服務、招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信息化平臺。“平臺的運行可為政府決策、農業科研、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業生產、農產品消費者等提供檢索查詢、商品交易、科技指導、數據應用等服務,實現數據共享。”林榮義表示。

網絡加持

產品出村進城加速

近日,記者走進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的AVG智慧倉庫,只見10多臺智能機器人搭載著1米多高的貨架,井然有序地傳送著快遞。這是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去年新投用的智慧貨倉系統,主要為企業的線上業務服務。

為加強產品銷售力度,2011年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開始布局線上銷售,截至目前電商全網粉絲數已超2000萬人。“隨著電商業務的迅速擴張,原有多地發貨的模式逐漸無法滿足現有業務需求。去年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引入全新的智能倉儲業務模式,借助新技術將電商業務集中管理。”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灼能表示。

“系統投用后,可處理日均單量最高峰可達1.3萬單,準確率高達99.99%,揀選人工可減少30%,所采用的機器人可實現黑燈倉庫24小時不間斷作業。”王秋玲介紹,系統的投用在業內率先實現了茶葉領域的智能化作業和信息化管理。

數字化技術不僅應用在農產品生產中,還應用于農產品的營銷環節:近年來,泉州市出臺加快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作方案,從農產品配套設施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營銷模式等9個方面著手,推進創新農產品網絡營銷手段,完善農產品網絡運營體系,農產品布局各大電商平臺的速度加快。此外,泉州還大力培育本土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大力培植農產品電商企業。

2015年,永春縣桃源花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潘金山創建閩南花木網,為花卉苗木企業提供最新花木價格比較、供應信息、求購信息、產品展示、精品展覽等服務。“目前,全國入駐的花卉苗木企業達3200多家,其中泉州企業600多家,所有企業全部免費入駐。”潘金山介紹,網站效應從桃源花卉合作社的數據可見一斑——入駐以來,合作社信息訪問量達到近30萬次。

包括閩南花木網在內,泉州培育了十大市級農產品電商平臺,聯動和輻射了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000多家。

此外,泉州市已建成鄉鎮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33個,村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690個,培育6個市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鎮。一季度,泉州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8.87億元,同比增長5.5%。2021年,泉州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03.49億元,增長26.8%。

關鍵詞: 數字農業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