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黃河游記”濟南站,臺灣青年黃愷嘉在大明湖牌坊前留念。李超偉攝
中新網濟南6月16日電 (記者 李欣)20余位臺灣青年16日在景陽岡體驗過“武松打虎”后,結束了為期9天的“臺青黃河游記”主題活動山東段行程。溯流而上,前往第二站河南省。
記者采訪獲悉,本次活動以民族復興為主題,黃河文化為主線,黃河人家為切口,從黃河入海口溯源而上至黃河源頭,走訪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青海9個省區36座城市。
(資料圖片)
參加“臺青黃河游記”的臺灣青年在山東淄博了解蹴鞠文化。李超偉 攝
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清玉介紹,在山東段9天的行程中,臺灣青年團隊(以下簡稱“臺青團隊”)從東營黃河入海口出發,途徑淄博、濟南、聊城,在黃河三角洲保護區、齊文化博物館、周村古商城、聊齋故里、大明湖、趵突泉、東阿阿膠、景陽岡等齊魯文化名片地開展采風活動,共同領略黃河流域孕育的齊魯文化。
“給我的感覺太震撼了,我是第一次來到黃河入海口,真正見到這么壯觀的景象,之前都是在書本上看到,沒有想到黃藍交會可以給我帶來這么強大的視覺沖擊。”有幸乘船順流而下近距離感受黃河入海景觀的臺青朱晏辰說,“非常推薦臺灣青年來親眼看一看,感受黃河的魅力。”
20余位臺灣青年參加“臺青黃河游記”山東段活動,樂享齊魯文化。 李超偉 攝
“我非常喜歡傳統文化,也致力用新媒體的方式、用傳統文化的內容搭建兩岸青年交流的橋梁。”一路直播的臺灣青年黃愷嘉說,她是云來集文旅(廈門)有限公司負責人,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兩岸故事”,以新媒體的方式,面向民眾做文化宣講及文旅推介。
黃愷嘉還親自體驗了周村燒餅的做法,體驗揉劑、延展、著麻、貼餅等工藝步驟。第一次到山東的她表示,此行山東,現場還原了很多書本上的畫面。黃河入海、蹴鞠、大明湖偶遇夏雨荷、趵突騰空、千年非遺技藝東阿阿膠等參訪環節以及和大陸青年的交流,都觸動了自己的靈感。“參觀東阿阿膠的生產線,發現他們把傳統工藝和智能化結合得非常好,既有金屬探測器自動包裝稱重,也有純人工‘擦膠’制作過程,這種非遺技藝的現代化之路很值得學習。”
20余位臺灣青年參加“臺青黃河游記”山東段活動,樂享齊魯文化。圖為臺灣青年在大明湖畔直播。 劉暉 攝
最令臺青信愔印象深刻的是博山琉璃。“博山琉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傳統,但一點也不‘老掉牙’。至今仍然有人傳承、堅守著,并不斷創新。”
王清玉表示,此行主要是反映黃河流域歷史變化,講述黃河文化與自然生態保護故事及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故事,讓臺灣青年了解沿黃各地黃河人家30年來的歷史變遷,匯集展現黃河兩岸發展變遷新氣象的巨大合力,弘揚中華文化、講好兩岸故事、共建美好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