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發展海工裝備,建設現代海洋產業示范區
羊城晚報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譚耀廣
【資料圖】
海星游艇公司碼頭,超級游艇準備交付海外客戶;南洋船舶生產的靈便型散貨船被國際市場稱為“南洋型”船;臺山汶村鎮漁光互補項目,光伏發電板下的海水養殖著青蟹、基圍蝦、生蠔……記者近日走訪時獲悉,江門基本形成以海工裝備、海洋漁業等構成的海洋產業體系,結構持續優化;未來,江門市將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產業示范區。
一季度海工產業同比增長76.3%
在江門市新會區沙堆鎮的海星游艇公司碼頭,各類超級游艇產品正等待啟航。據悉,海星游艇主要研發、設計及生產豪華(高端)中大型游艇及帆船。2014年,該公司正式亮相國際游艇市場,并成功躋身全球超級游艇訂單榜30強。特別是2020年以來,海星游艇克服各種困難,已成功交付5艘30.48米長(100英尺)以上的超級游艇。今年,兩艘43.3米長(142英尺)超級游艇也將交付客戶。
而在新會區古井鎮管咀村的南洋船舶,數艘船舶同時在建,現場熱火朝天。記者了解到,作為廣東省規模最大的民營船舶制造企業,南洋船舶一直專注建造靈便型散貨船,已累計交付83艘。其所造船型在靈便型散貨船的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世界前三,是國際標準船型之一,被國際市場稱為“南洋型”船。
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江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星游艇、南洋船舶等產業鏈鏈主的帶動下,今年一季度,江門造船業整體情況向好,拉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76.3%。
上方光伏發電下方養蝦養蟹
作為海洋大市,江門海產養殖業發達,培育了南美白對蝦、花蟹、青口等一大批名優特色水產品和臺山鰻魚、臺山蠔、臺山青蟹等地理標志產品,還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出口基地。
江門的鎮海灣一帶是大灣區內最主要的鮮活水產品供應基地。位于恩平的橫陂鎮,地處鎮海灣內,是著名的咸淡水海鮮產地。恩平市政府人士介紹,當地的藍田青蟹養殖有限公司主打青蟹養殖,年產量為畝產1萬至1.6萬只,他們啟動了“青蟹室內公寓”計劃,實施“養殖+網購+寄養”發展模式,拓寬外銷渠道,打響了藍田青蟹品牌。
同樣位于鎮海灣海域的臺山汶村鎮,以出產生蠔而著名。據悉,當地有養蠔咸圍約2萬畝,近海吊養生蠔約5萬畝。當地在發展生蠔產業的同時,也利用海邊咸圍發展漁光互補一體光伏,在沿海打樁安裝光伏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并與漁業養殖設施相結合,實現上方發電、下方養魚。目前,汶村鎮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的一、二期項目共計100兆瓦,項目年均發電量約1.2億千瓦時,目前已開發青蟹、基圍蝦、生蠔等多品種共生的養殖模式。
江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門將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產業示范區,加快發展現代海洋漁業、精深加工業,打造現代漁港經濟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船舶制造等臨海工業,培育壯大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等新興產業,提升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成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