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6月9日電 (記者 孫虹)6月9日是第15個“國際檔案日”。著名僑鄉福建泉州9日啟動第二屆“世界記憶遺產·僑批”主題文學創作大賽,面向全球華人征集僑批題材原創文學作品。
一紙僑批家國情,千里尺素抵萬金。本次大賽以“品味世遺、尋跡僑批”為主題,根據征稿要求,參賽體裁為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其中詩歌50行以內,散文不超過2000字,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不超過10000字;已公開發表的文章不得參賽。
“僑批”源于閩南語,“批”即為“信”,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中國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作為“信款合一”的特殊家書,僑批漂洋過海,訴盡海外游子對故里親朋的一片深情。2013年,中國“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泉州市是著名僑鄉,現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海外鄉親就有900多萬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各國。泉州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的主要集中地。
2021年3月,泉州舉辦首屆僑批主題文學創作大賽,在海內外反響熱烈。首屆大賽共收到523件參賽作品。大賽主辦方負責人介紹,今年大賽在延續去年評審制度的基礎上,增設海外組,希望吸引更多海外文學愛好者參與。
本屆大賽分成人組、未成年組(18周歲以下)、海外組評獎。征稿結束后,主辦方將邀請著名作家、詩人組成大賽評審委員會,以匿名編號形式分組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創作獎作品。
據悉,所有獲獎作品除獲得獎狀、獎品以外,還將匯編成集,由泉州市檔案館設立專題檔案庫永久保存。(完)
關鍵詞: 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