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莆田6月7日電 (陳建飛)自2019年起,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聯合發起將每年的6月1日至7日設立為“中國心肺復蘇周”。6月6日上午,福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聯合急診科在門診大廳開展了“關愛生命,救在身邊”宣傳義診活動,受到民眾的歡迎。
義診現場,醫護人員為民眾測量血壓、血糖,發放了印有心臟驟停急救流程的宣傳手冊,并向大家演示心肺復蘇的具體操作方法,現場解答心肺復蘇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圖為宣教活動現場。 陳建飛 攝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助理、心血管內科主任吳梅芳介紹,心跳驟停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約54.4萬例,平均每分鐘就有1人發生心臟猝死。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存活率為50%,也就是“黃金4分鐘”。但是,中國目前心臟驟停院外救治成功率不足1%(發達國家12%-15%),其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復蘇實施率低且質量較差。因此,普及心肺復蘇術迫在眉睫。
2017年12月,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在新區門診大廳舉辦首場“心肺復蘇術”普及活動,標志著該院“心肺復蘇術”公益項目正式啟動。之后,該院以“醫院安全文化年”為契機,每月安排多名急救專家,通過知識講解、操作培訓、模擬體驗等形式,把科學規范的急救知識普及給公眾,讓更多生命得以挽救。
圖為宣教活動現場。 陳建飛 攝“心臟驟停患者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每拖延一分鐘,搶救成功率會下降10%。”吳梅芳教授指出,無論在生活中的各種場合,遇到突發情況,每個人都應該做到正確撥打120,及時呼救,正確進行徒手心肺復蘇,輔助使用相關搶救設備。
吳梅芳教授表示,該院將以創建國家級胸痛中心為契機,持續開展“急救知識”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活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訓宣傳,推進急救知識進入百姓生活,提升百姓自救互救能力,努力降低危急重癥患者的死亡率和傷殘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