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馬來西亞芙蓉5月7日電 題:探訪森美蘭州華人文史館:讓華人先輩歷史“鮮活”起來
作者 陳悅 張瑋琦
位于芙蓉的森美蘭州華人文史館內,當地文史工作者楊兩興正在為一塊老招牌制作拓片。他先是細心觀察招牌,甚而不時俯身將眼睛“貼”到了招牌上。胸有成竹后,楊兩興方為招牌覆蓋上白色宣紙,再用帶墨均勻的撲子輕輕敲擊。這道工序講究的是“寧輕勿重”,相當講究耐心。隨著楊兩興和助手反復敲擊,拓片也漸漸成形。
“這招牌可不一般。”華人文史館館長,著有《尋根》《森美蘭州華人史話》等著作的陳嵩杰告訴記者,這塊“延壽藥房”招牌,可是森美蘭州最老的中藥局招牌,至少已有百多年歷史。他說,延壽藥房陪伴著好幾代來森美蘭打拼的華人延續經營至今。華人文史館在其后代經營者支持下,要將這塊招牌拓片并復制,陳列于館中,“展現先輩走過的一段路”,為華人在森美蘭州生活、開拓史,增添一份歷史的見證。
這也是陳嵩杰在森美蘭中華大會堂支持下,帶領工作團隊,于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創建該州首個華人歷史博物館的“初心”。文史館被稱為森美蘭州華堂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文化工程”。
早在十九世紀,森美蘭還處于尚未大規模開發狀態時,華人先輩就已來到這里打拼。進入文史館,首先展示的便是華人在森美蘭支柱產業——錫礦、橡膠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陳嵩杰告訴記者,文史館收集到的馬六甲三多廟碑文拓片上,就記錄著森美蘭早期領導采礦的華社領袖盛利明捐款16元,這在當時可稱相當不菲的捐贈,“詮釋了盛利明當時的社會地位,也反映了當時森美蘭礦業的發展”。
陳嵩杰研究,為吉隆坡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葉亞來,早期正是在森美蘭效力于盛利明,“在芙蓉經歷磨練,對日后葉亞來在吉隆坡開創江山有很大助益”。
陳嵩杰說,為了籌建文史館,他和工作團隊走遍森州各地,拍照、拓文,收集各地的文史資料線索。而且,文史館不僅僅是要簡單收集資料,還要針對現有資料進行研究,從中發掘其歷史價值,“我們有的研究工作也積極和中國學者進行交流,得到他們協助”。
在陳嵩杰看來,文史館要著重“吸引更年輕一代”,所以要“突破傳統壁紙板展覽的框架”,在策展上展現巧思。
自幼年時代就生活在芙蓉的陳嵩杰,至今還記得數十年前戲院、電影院遍布芙蓉的盛況。尤其是著名的金城戲院,其“前世今生”曾是幾代芙蓉人休閑生活的重要寄托;見證過當年抗日文藝演出籌款的盛況。隨著時代變遷,戲院已經倒閉。陳嵩杰和他的團隊搜集幾張戲院中的老座椅,將其電影放映廳復原在文史館中。觀者漫步至此,可以靜靜就坐于老座椅中,看著屏幕上投映出的珍貴歷史畫面,仿佛走入先輩的生活中。
文史館的籌建期有逾半左右時間在新冠疫情期間。陳嵩杰告訴記者,2020年3月以來,由于疫情反復,疫情管制措施時松時緊,當社交限制較嚴格的時候,工作團隊成員們就“沉在”家中“挖”資料;每當疫情緩和,開放社交限制時,工作團隊就抓緊時間來開會和布展,“常常一開就是一整天”。
陳嵩杰說,像“延壽藥房”這樣的亟待保存的文物還有不少,如果不及時搶救搜集整理,也許越來越多華人先輩的文物會消失。“文史館雖然順利運行了,但搜集搶救華人先輩歷史的腳步不能放慢。”(完)
關鍵詞: 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