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文昌5月7日電 題:海南文昌鄉村老書記:帶領僑村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記者 張茜翼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多少人理想中的生活狀態。在海南知名僑鄉文昌市文教鎮加美村,這種生活已成為村民的日常。游客來此旅行似在畫中游,村民感嘆:“我家住在公園里”。
加美村投入資金建起邢宥公文化陳列館。 駱云飛 攝以前,加美地區由于排灌基礎設施差及生產方式落后等原因,農田生產效益低,棄荒現象嚴重,曾經是“臟、亂、差”貧困村。但如今卻是全國文明鄉村、海南省三椰級美麗鄉村。
加美村走上“逆襲之路”,離不開加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邢詒靜的付出。
上世紀九十年代,看到村莊落后的面貌,在外務工的邢詒靜內心希望為家鄉發展做點事。于是他返鄉參與加美村建設,帶領村干部調整發展思路,梳理整合該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等元素,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轉型。
加美村下轄的水吼村民小組旅游一景。 駱云飛 攝加美村歷史人文積淀豐厚
加美村自古名人賢士輩出,“海南三賢”之一、明代著名政治家、學者邢宥就在此出生成長。如今,村里還保留著完整的邢宥故居、邢宥墓和邢宥紀念亭。村里還特意投入資金建起邢宥公文化陳列館。
加美村同時是紅色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氛圍濃厚。“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加美村開發鄉村旅游的核心優勢。”邢詒靜說,加美村打出“組合拳”,修建污水處理廠,對裸露土地鋪設草皮、種上花木,打造宜居宜游環境。此外,加美村下轄的水吼村民小組依托1000多畝原生態的紅樹林資源,建起了鄉村旅游驛站。
圖為水吼村民小組的旅游設施垂釣臺。 駱云飛 攝邢詒靜介紹,該村結合村況,重點在“美”字上做文章。村里聘請專業團隊,根據加美村的田園風光、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旅游資源量身定制,進行整村規劃設計。
駛入加美村的鄉村公路,平坦的水泥路兩旁椰樹聳立,房屋鱗次櫛比坐落在椰林間。紅樹林里常年棲息各種鳥類,成為村莊一幅生態畫卷。村路旁邊的文化長廊,圖文并茂地展示該村歷史文化和鄉村新貌。
加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邢詒靜接受記者采訪。 駱云飛 攝吸引返鄉青年參與家鄉建設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穩步推進,駐村村民、外出務工村民和祖籍加美村的僑胞紛紛為家鄉建設獻計獻力。
“2018年底,我看到村里正在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業,認為是創業好機遇。”在三亞工作的邢福番回村探親后,當即決定投資民宿,在自家院子開起咖啡館、燒烤屋、草坪音樂吧,并對周邊環境進行治理,為鄉村游背包客提供水電照明、露營和娛樂場地。“希望村里更多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邢福番說。
圖為加美村下轄的水吼村民小組怡人的咖啡吧。 駱云飛 攝村民致富帶頭人邢福前兄弟,將兩間老宅提供給村集體公司打造頗具藝術范兒的“星斗居”民宿,成為集民宿、餐飲、自駕、露營、度假等為一體綜合特色農旅休閑的“網紅打卡點”。
圖為水吼村民小組民居改造而成的星斗居民宿。 駱云飛 攝邢詒靜告訴記者,加美村引進企業完善農家樂旅游服務,在餐飲、娛樂、休閑等方面推陳出新。記者看到,谷岸餐廳、飄浮榕樹、八門灣綠道、時空長廊、天梯魔方瞭望塔、釣魚臺、咖啡時光餐廳等鄉村特色旅游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2019年初,加美村村集體成立“文昌加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石壁坑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和柴坑尾坡生態養殖觀光基地,引進國優優質地瓜品種和先進的養殖繁育技術,打造出“加美農栗香地瓜”“加美農百香果”“森鄉優選金椰寶”等特色生態農產品品牌,為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提供優質的配套農產品。
加美村美麗的鄉村畫卷。 駱云飛 攝如今,邢詒靜已連任九屆加美村委會主任。“我愛自己的家鄉,這也是我的奮斗場。”邢詒靜說,家鄉變得越來越美好,他為之揮灑的歲月和汗水都是值得的。(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