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位于山東省德州市境內的四女寺水利樞紐和天津市九宣閘閘門于上午10時緩緩開啟泄水。這標志著近一個世紀以來,京杭大運河首次全線通水,千年運河迎來了世紀“復蘇”。
京杭大運河是活態遺產,全線總長約1789公里,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20世紀初,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約700公里出現斷流,運河水資源嚴重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2022年4月13日,中國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區啟動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黃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黃河以北河段進行補水,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置換沿線約60萬畝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
山東境內通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潘莊引黃入冀工程兩條路徑參與大運河補水行動。該省大運河沿線各級人民政府累計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完成324個治污項目,投入90多億元實施東平湖區綜合整治、生態修復,完成村莊搬遷63個,安置湖區民眾6.3萬人,保障輸水干線水質穩定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為一渠清水北送提供可靠保障。
截至今年4月27日,山東已完成出穿黃斷面水量7580萬立方米,過六五河節制閘6519萬立方米;潘莊樞紐引水3340萬立方米,穿漳衛南運河倒虹吸1999萬立方米。大運河全線貫通后至5月底,有水河長增加約112公里,水面面積預計增加9.5平方公里,補水河道周邊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穩定,水生態系統得到恢復改善,“十四五”時期大運河主要河段有望實現基本有水。(張文 公維勇 王浩 劉炳慧 楊娜 方明偉 記者 沙見龍 制作 李佳勵)
關鍵詞: 京杭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