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蘭州四代人醉心“葫蘆紋身”: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2021-04-25 15:2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下旬,蘭州市阮氏刻葫蘆第四代傳人阮熙越(右),在母親阮琳(左)的指導下,給葫蘆刻“紋身”。 高瑩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4日電 (閆姣 高瑩)蘭州市阮氏家族,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刻葫蘆,四代人傳承至今已近九十載。從在葫蘆上雕刻國學,到延伸至動漫,“葫蘆紋身”在他們的推動下,隨著時代變化也并未停滯不前。

雕刻、上色、清洗……4月下旬,位于蘭州市黃河邊的阮式刻葫蘆傳習所內,第四代傳人阮熙越伏在案頭,簡單幾針便刻出一個烹茶童子,形象逼真、趣味十足。她母親阮琳坐在一旁,時而靜觀不語,時而講講雕刻技巧。

阮熙越出生于刻葫蘆世家,整個家族幾乎都會這項技藝,但每個人的雕刻內容與風格又不盡相同,阮熙越的外公善雕山水,母親精攻人物,舅舅喜刻名著,姐姐樂于書法,而她更愛意境與留白。

圖為阮熙越將“綠馬”等社會熱點創新融入刻葫蘆,制作出茶葉罐,增加其實用價值。(資料圖) 阮熙越供圖

在傳習所的刻葫蘆作品陳列架上,阮氏四代人的作品眾多,有雞蛋葫蘆、疙瘩葫蘆,雕刻了十八羅漢、四大名著、仕女圖、書法等,造型獨特且多樣,葫蘆直徑4厘米至7厘米不等,有的微雕技藝極其精湛,雕刻字體逾千個。

阮熙越是“85后”,兒時的玩具是各類葫蘆。因耳濡目染,上小學時便能自主簡單雕刻。她坦言,家人從未在傳承技藝上施壓,這反而讓她在寬松的環境下“漸學漸入迷”。

大學畢業后,阮熙越成為一名蘭州非遺陳列館的講解員,刻葫蘆的前世今生是她的必修課之一。隨著深入了解,她越來越喜歡刻葫蘆,“覺得內心得到了滋養,刻出來的作品也更純粹。”

出于個人愛好、家族技藝傳承使命感、外界鼓勵等原因,阮熙越堅定了成為刻葫蘆傳人的信念,并在傳承基礎上大膽創新,豐富填充色彩,制作茶葉罐等文創產品,增加其實用價值。在葫蘆上刻畫“綠馬”“旅行的青蛙”“哪吒”“冬奧”等社會熱點內容,讓曾束之高閣的藝術品“圈粉”了一批年輕人。

蘭州刻葫蘆歷史悠久,作品造型精美,遠銷海內外,也作為一張旅游名片,存在于蘭州市大街小巷。(資料圖) 高瑩 攝

“酒香也怕巷子深。”阮熙越注意到,傳統刻葫蘆藝術品雕刻技藝復雜且昂貴,不太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風格和標準。于是她開辦刻葫蘆DIY體驗與非遺研學課程,通過親手制作與互動,讓年輕人體驗“腳步慢下來,深入了解這個城市”之感,成品還可送給遠方的朋友或家中父母,是一種寄托感情的媒介。

蘭州刻葫蘆最早起源于魏晉,由往來于古絲綢之路的胡商帶來,經當地工匠刻上圖案和文字出售,隨著時代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品,雕刻內容多以國學為主,工藝精湛、造型精美,遠銷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完)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