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出臺十條措施 助力人才倍增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江軒)江門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日前召開,提出將緊緊圍繞事業鏈、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到2025年要引進10個以上國際一流水平的科學家團隊、100名重點領域的領軍人才、1000名急需緊缺的博士人才,全市各類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把江門打造成為產才融合的示范之城、開放創新的活力之城、人才生態優良的宜業宜學宜居之城。
《關于深入推進“人才倍增”工程的十條措施》近日出臺,讓人看到江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決心。
圍繞事業鏈產業鏈布局人才鏈
江門市一向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由市委書記陳岸明擔任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并提出“人才倍增”工程。本月初,江門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召開,進一步提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貫徹落實省委新時代人才強省“五大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人才工作,讓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來,讓重視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圍真正濃厚起來。
江門將緊緊圍繞事業鏈、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把江門打造成為產才融合的示范之城、開放創新的活力之城、人才生態優良的宜業宜學宜居之城。
江門有匯聚人才的扎實的產業基礎。作為省委、省政府規劃發展全部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布局城市之一,江門是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之一,可以為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培育人才、成就人才的創新載體,如“國之重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江門雙碳實驗室、全國首家博士后創新示范中心等,也有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環境。
鍛造一批產業工程師和僑都工匠
為了把這些優勢充分地釋放出來,江門提出“人才倍增”工程,并在此基礎上,由江門市人才工作局會同有關單位制定了深入推進“人才倍增”工程的十條具體措施。十條措施提出,將實施重點領域人才隊伍強基計劃,提升教育人才專業素質,推進醫療衛生人才協調發展,凝聚鄉村振興人才力量,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專門人才隊伍建設。
其中,將深入實施“教學質量年”,大力推進“新強師工程”,建立江門教育人才庫,每年按照全市教師隊伍總數的10%培養骨干教師,培養600名以上縣級教學名師、100名以上市級卓越教師。
加強衛生健康人才梯隊建設,加大專項公開招聘、全科醫生培訓和定向培養醫學生力度,每年新增2000名醫療衛生人才。
實施鄉村工匠僑都技藝傳承計劃,爭取到“十四五”期末,農村人才總量達到20萬人,創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100個。
此外,江門將實施產業人才鍛造計劃,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綜合競爭力,實施僑鄉企業家國際化行動,培養一批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涉外事務的企業家人才。鍛造一批產業工程師和僑都工匠,實施產業工程師集聚計劃,發布緊缺工程師人才目錄和工程師地圖,每年新增產業工程師2000人以上。
將實施科技人才提質計劃
十條措施提出,江門將實施科技人才提質計劃。將瞄準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精準發力,制定“院士牌”三年行動計劃,對帶產業項目落戶江門的給予產業項目補貼。支持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江門新設立研究院,給予啟動資金補貼和運營補貼。
此外,江門將實施華僑華人人才匯聚計劃。接下來,江門將深化江港澳人才合作,實施港澳青年就業創業計劃和港澳籍高校畢業生引留行動,鼓勵港澳高校組織學生到江門實習。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給予創業的港澳青年一定額度的創業擔保貸款和部分貼息,對創業失敗的給予限額補償。同時加快建設江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