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省科學技術獎評選中創造新紀錄,獲得3項一等獎
深化改革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創新佛山,再創佳績。
日前,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行,頒發了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佛山企事業單位作為牽頭單位拿下13個獲獎項目,包括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獲獎數量、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成績。此外,佛山單位參與的獲獎項目有12個,合計共25個。
2021年,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塑造佛山發展新形態,奮力爭當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的“515”戰略目標,其中就包括“務必成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領頭羊”。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激發內生增長動力。
深化改革邁向“515”戰略目標,佛山高質量發展正呈現出嶄新的格局與面貌。
企事業單位牽頭項目獲獎13個
獲獎數量質量均創歷史最佳
筆者從佛山市科技局了解到,在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由佛山企事業單位作為牽頭單位獲獎的共13項,比上一年度多4項。佛山單位參與完成的項目有12項,對比往年也有提升。
立足全省看佛山,佛山的成就更加值得肯定。
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180個項目(人)獲獎,與上一年度持平,但評獎過程中卻出現“一升一降”。其中“一升”是提名數量大幅增加,2021年度省科技廳共收到提名1031項(人),同比增加30.7%;“一降”是此次總體獲獎率為18.9%,較2020年度的25.1%出現了明顯下降。
在此背景下,佛山獲獎成績刷新紀錄,更凸顯了佛山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的提升。
同時,梳理此次佛山獲獎的項目領域可以發現,獲獎項目多集中在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在獲省科學技術獎的13個項目中,生命健康領域項目有5個,占比近四成,新材料領域項目有7個,占比超五成。
在佛山科技部門的牽引推動下,佛山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在日益增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正在加快形成。過去3年,佛山獲獎總數34項中,有27項是由企業牽頭,占比超過八成。高校院所牽頭的項目,也均有企業參與。
佛山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佛山拿下的3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牽頭單位分別是正典生物、海天味業、一方制藥,都是佛山本土高新技術企業的優秀代表。
以三水企業正典生物牽頭的“雞球蟲病多價活疫苗和產業化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項目是佛山此次獲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之一。該項目所研發的雞球蟲病多價弱毒活疫苗,可以實現完全替代抗球蟲藥物的效果,并在工藝流程多個關鍵節點上的自主創新提升雞球蟲病疫苗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
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牽頭的“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體系建立與關鍵技術創新應用”項目同樣獲得202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解決了中藥配方顆粒無國家標準的行業難題,確保了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加快了中藥配方顆粒產業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形成自主創新崇尚創新良好氛圍
近3年來,佛山企事業單位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數量連續保持全省第三。省科學技術獎的豐收,與佛山市科技部門在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等領域的一系列努力密切相關。
近年來,佛山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型企業培育發展勢頭良好。2021年,佛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7100家,凈增1382家,較上一年增長24.2%;全市建有省重點實驗室30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2家,累計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15家、眾創空間86家,在孵企業3200多家。
佛山制造業企業牽頭,攜手全國各地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共同聚焦“卡脖子”技術,已經是佛山科技研發的“日常現象”。在2021年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名單中,就出現了廣州、深圳、佛山乃至澳門等地的高校院所。
此次佛山的獎項,都是在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改善民生、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創新性科技成果,是制造業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
2021年開始,佛山大力推進“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高質量謀劃產業領域科技攻關專項,同時制定出臺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行動計劃,加強對新興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佛山加快實施國家和省科學技術獎的獲獎項目配套資助。目前,佛山市財政對佛山市企事業單位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和省科學技術獎的,最高分別資助500萬元和300萬元。通過加大激勵力度,佛山正在形成全市企事業單位和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積極創新、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佛山還大力推動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單位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凈收益的70%以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或研發團隊。
在季華實驗室,最高可將成果轉化凈收益的90%獎勵給科研人員。美的集團、海天味業、維尚家具等企業設立科研創新獎金,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研發成果產業化。
這些做法,都是佛山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舉措。佛山市科技局把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補足科技體制短板作為發力點,以創新環境優化、創新資源集聚、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為重點,找準了科技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正在形成猛烈的攻勢。
深入實施科技強市戰略
推動佛山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久久為功。
去年,佛山市委提出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對于各類科技企業來說,一流的營商環境同樣非常重要。
在此背景下,佛山市科技局扎實開展“下基層、走基層、辦實事、解難題”活動,深入推動全市科技生態環境不斷向優向好發展。通過“政策解讀+制度設計+專題培訓”等服務模式,該部門積極協調解決科技型企業在研發、人才、資金、場地及市場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021年,佛山市科技局深入開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務”進基層進企業活動,走訪企業和科研平臺620余家,舉辦政策宣講和專項培訓110余場,企業參加人員超3000人次,幫助解決難題100多項。
此外,佛山去年在全省率先推出加計扣除研發項目前置技術鑒定服務,全市共4870家企業享受優惠,加計扣除額達129.28億元、為企業減免稅額超10億元;開展“秒報秒批秒付”改革,3294家企業享受高企研發補助2.41億元,2259家企業享受高企認定補助2.25億元。
這些營商環境領域的做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組合拳”,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季華實驗室在首批省實驗室考核評估中獲優秀等次,研發“佛山一號”衛星并順利升空;仙湖實驗室在氫能領域產學研合作成效初顯,深度合作的國家電投氫能公司總投資100億元的華南氫能產業基地落戶南海區。
佛山市科技局局長薛立偉表示,佛山市科技局將從聚資源、建平臺、造氛圍入手,完善佛山創新生態,奮力推動佛山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
放眼未來,佛山科技創新大有可為。不久前,佛山印發“佛山市產業‘六大升級行動’方案”,科技創新成為貫穿六大升級行動的一條主線。
根據方案,接下來,佛山將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發展路徑,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瞄準產業發展前沿,深入實施科技強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到2026年,全市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超過3.5%。撰文:肖霞 張建杰
佛山科技成績單
●截至2021年底,佛山高新技術企業達7100家;累計引進全職院士3名,省創新創業團隊11個,市科技創新團隊203個;全市建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41家;獲省科學技術獎項目25項,其中牽頭完成13項,同比增長44%
●全市建有省重點實驗室30家,位居全省第二;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2家,位居全省第三
●全市建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15家,眾創空間86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3家,孵化總面積26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2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