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動態清零”等于“零感染”“全城封控”?吳尊友發文釋疑“動態清零”誤區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8日晚在社交平臺上發布長文,詳細澄清了關于“動態清零”措施的誤解。他認為,“動態清零”不等于“零感染”,也不意味著就一定需要“全城封控”“全員核酸”。
吳尊友表示,“動態清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實現消滅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所在地及時阻斷傳播,沒有新的感染發生。換句話說,不要求全國在某個時刻無新冠感染,但對于每一起發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較短時間內將其撲滅。
他認為,“動態清零”強調的是社會層面感染者清零,不要求疫情所在地沒有感染者,這是指在社會自由活動的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即使隔離管理的人群中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也沒有關系,因為他們處在隔離狀態,不會向社會傳播擴散。
吳尊友說,一些人把動態清零的措施與封控措施等同起來,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全城封控”。“動態清零”采取的措施取決于疫情發現的階段,如果發現得早,只需要隔離治療患者,加上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就能夠實現清零。
他舉例說,過去兩年上海市先后發生12起新冠疫情,每起疫情最多發生病例數都沒有超過25例就控制住了,實現了清零,根本就沒有采取任何封控措施。只有當疫情發現晚,或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采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的情況下,才使用封控措施。
至于全員核酸檢測,吳尊友認為,同樣只要疫情發現早、傳播鏈清楚,順著傳播鏈發現密切接觸者,就沒有必要做全員核酸篩查。只有當疫情發現晚,或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采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且傳播鏈不清楚的情況下,才使用全員核酸篩查措施。
另外針對“動態清零”政策是否影響經濟發展,吳尊友也予以解釋。他說,實際上“動態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吳尊友認為,如果疫情發現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滅在第一代,對經濟建設沒有影響,只能是提供安全環境;如果疫情發現比較早,比如發現在疫情傳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對經濟發展也沒有影響。
“如果疫情形勢發展比較嚴峻,需要采取較大范圍的全員核酸篩查、封控措施等,‘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發展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吳尊友同時表示,根據數學模型專家初步分析,“動態清零”策略對當地GDP的影響,僅相當于非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影響的一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