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工商銀行官網發布《關于個人外匯買賣及外幣兌換業務相關安排的通告》顯示,工行將調整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從此前部分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業務及目前外匯市場面臨復雜環境看,銀行收緊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或出于防范潛在風險,后續不排除會有部分機構跟進,投資者有必要引起重視,重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做好相關市場研究分析,避免潛在市場波動損失。
相關公告提出,工商銀行自4月17日0時起,關閉個人外匯買賣業務電話銀行和工銀E投資渠道,不過保留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渠道辦理業務。另外,自6月12日0時起,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新客戶簽約及全部交易品種的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為滿足客戶資金賬戶內外幣資金互相兌換的需求,6月13日7時起,客戶必須簽署相關文件后才可辦理“外幣兌換”業務。
據了解,工商銀行此次調整僅調整個人外匯買賣業務,不涉及個人結售匯業務。
記者注意到,對此此次調整,工行的公告只提及“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并未做過多解釋。截至記者發稿,工行也未對該公告內容發布解釋說明。
而公告的背后,有銀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交易規則或將有改變。
周茂華表示,近期,由于全球疫情波動、商品市場波動與通脹壓力、國際地緣沖突、發達經濟體政策急轉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性,各國政策分化等,這些都加劇外匯市場波動。當前,人民幣匯率走勢很穩,圍繞均衡水平雙向波動;但是美元、日元、英鎊、歐元及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波動劇烈。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日元持續貶值,4月13日,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約1美元兌換126日元關口,創下2002年5月以來的新低。
因此,周茂華分析認為,從此前部分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業務及目前外匯市場面臨復雜環境看,銀行此舉應該主要是出于防范潛在風險。“只要外匯市場前景不夠明朗,波動劇烈,不排除后續還會有部分機構收緊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周茂華預計道。
同時,周茂華提醒,銀行收緊個人外匯買賣業務,也是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此舉一定程度向投資者提示市場潛在風險。投資者有必要引起重視,重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做好相關市場研究分析,避免潛在市場波動損失。(記者 林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