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公安預警勸阻逾50萬人次
一季度涉電詐挽損超6000萬元
南方日報訊 (記者/夏小荔 通訊員/陳敏杰)4月11日,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一季度全市反詐情況。據了解,今年以來,針對詐騙分子作案手法不斷翻新的情況,佛山公安通過打擊治理、精準勸阻、宣傳防范等措施,筑牢反詐“防火墻”,守好群眾“錢袋子”。第一季度預警勸阻51萬余人次、挽回經濟損失6000余萬元。
虛假網絡貸款等詐騙警情占38%
根據佛山公安公布的第一季度電信網絡詐騙情況來看,從詐騙手段分析,占據較大比例的為刷單返利詐騙和冒充客服詐騙,各占23%。虛假網絡貸款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虛假網絡購物詐騙類型等共占38%。
根據受騙人群分析,男性容易上當的類型是虛假網絡貸款詐騙,該類詐騙中男性受害者占73.53%;其次是虛假游戲裝備交易詐騙,男性受害者占69.53%。女性容易上當的類型是冒充公檢法詐騙,其中女性受害者占92.34%;虛假網絡交友投資詐騙(殺豬盤)女性受害者占80.52%;刷單返利詐騙中的女性受害者則占64.52%。而冒充客服詐騙和冒充熟人詐騙,男女受害者比例相當。
以防疫為由實施詐騙,多名市民中招
近期,不法分子以疫情防控為由實施詐騙的情況時有發生,佛山警方提醒市民須多加防范。
3月27日,南海區李小姐接到自稱是防控疾病中心工作人員的來電。對方稱李小姐的身份信息被人在上海冒用進入醫院登記看病,要求李小姐居家隔離,又稱李小姐信息可能泄露被冒用開信用卡,可為其轉接到公安局幫助辦理銀行賬戶凍結。李小姐聽信對方,并根據指引將賬戶內的錢轉賬到指定賬號內。操作完后被要求繼續轉賬,李小姐意識到被騙,共損失5萬元人民幣。
無獨有偶,3月28日,順德的何小姐報案稱,其當天接到一個自稱是“電商客服”的電話,對方說其快遞包裹檢測出新冠病毒,可申請理賠。何小姐答應后,按對方指示操作,下載了指定APP并完成注冊,最終被騙9千多元。
“這些詐騙手段的本質還是冒充‘公檢法’,冒充客服。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對疫情的關心,換了一套說辭去行騙。揭穿騙術最關鍵的還是不輕信不轉賬,向權威機構核實身份。”市公安局反詐民警黃紹斐介紹。
佛山警方表示,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積極利用資源優勢參與反詐宣防工作,形成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新格局。
2021年底,佛山市反詐騙中心根據虛假ETC短信鏈接詐騙高發的情況,聯合人民銀行佛山市中心支行組織全市有ETC結算業務的銀行機構向ETC用戶發送兩次共計158萬條防范詐騙短信。今年2月、3月,全市虛假ETC短信鏈接詐騙警情總數較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總數下降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