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游江門微度假”活動啟動 從資源寶地走向市場高地
全域旅游“好看” 更讓人“看好”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資源寶地
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舞蹈之城”“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避寒宜居地”等城市名片的江門,旅游稟賦優異。
江門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里這樣描述詩邑江門:江門青山隱隱、綠水迢迢,陽光海岸碧波千里,西江潭江浩浩蕩蕩,天露圭峰秀甲嶺南,“小鳥天堂”獨木成林、萬鷺齊飛。江門文脈流長、英才輩出,涌現出明代大儒陳白沙、維新先驅梁啟超、航空之父馮如、媒體泰斗吳冷西及蜚聲中外的34位院士。
交通是發展旅游的命脈。江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交界處,可謂咽喉之處,坐擁大灣區與粵西兩大地區的市場,擁有廣東省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交通便利,多條高速路貫通全市,處于高鐵交通環帶。
憑借先天稟賦和交通優勢,文化旅游產業實力持續提升。目前,江門已有33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和48個省級旅游品牌項目。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濱海新區碧海銀湖項目等11個重大文旅項目去年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60%。其中,赤坎古鎮首期項目有望今年面向社會開放。
項目展“文氣”,旅游聚“人氣”。《2021年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21年,江門全年旅游總收入124.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全年接待游客1410.34萬人次,增長42.47%。
稟賦、產業項目與人氣,正是江門推動全域旅游的最大底氣。
市場高地
資源與城市名片常在,文旅卻要常新。尤其是經歷了近年來疫情的沖擊,“蟄伏”已久的僑鄉文旅市場,既需要新的看點,更需要新的賣點。
民宿產業就是其中一個亮點。2020年5月11日,江門開出第一張民宿登記證照。隨后,越來越多的民宿走上規范化運營之路,發展勢頭強勁。據市文廣旅體局統計,江門現有305家民宿,其中精品示范民宿63家,主要分布在蓬江、新會、臺山、開平、鶴山等地。多家民宿榮獲首批省鄉村民宿示范點和省驛道鄉村酒店等榮譽,成為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相關的扶持不斷加碼。2017年,開平、臺山兩地出臺了縣級民宿管理辦法。2019年,《江門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扶持辦法》出臺。2020年,《江門市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進一步規范全市民宿產業,并對符合開辦要求、經營規范等條件的民宿經營單位給予資金扶持。此外,江門還開展了十大最美民宿評選、推出文旅惠民消費券、推出“民宿入住通”微信小程序,并進行精品民宿旅游線路推薦等宣傳營銷推廣活動。
吾鄉美地總經理、廣州市民宿協會會長戚興華認為:“從無到有,從有到如今形成一批有質量、有設計、有品質的精品民宿,江門民宿發展備受業界關注,江門逐漸成為民宿投資熱土。”
在此次活動中,江門市旅游業協會民宿分會的成立和民宿產業招商簽約,有望更好地引導民宿企業積極創新、推動旅游民宿可持續發展,激發民宿行業內生動力。
一葉可知秋。民宿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僑鄉文旅正在探索穩健走向市場高地。
廣闊天地
在新的發展階段,旅游業是釋放內需潛力、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載體,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實現僑鄉文旅高質量發展?這是文旅產業和僑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需求。
跳出旅游看旅游。江門明確,高標準建設全域現代旅游產業示范區,串珠成鏈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握全域旅游工作的新使命,從推動經濟發展的角度把握全域旅游工作的新作為,從擦亮僑都名片的深度把握全域旅游工作的新機遇。
聚焦重點工作,江門將精準發力,高質量開創全域旅游發展新局面。尤其是要以全域的視野,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把江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串聯融合,形成產品多樣、業態多元、全域聯動、協調發展的旅游體系,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
現場會也釋放出江門的更多誠意。一系列措施將會得到落實:加大支持力度,用足用好《江門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扶持辦法》,系統施策,精準施策,加大對旅游項目支持和對文旅企業的扶持力度,利用好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展示各縣(市、區)的優質文旅資源,打造城市會客廳;激發消費活力,以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為抓手,針對旅游消費新需求新模式,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發揮行業主體作用,探索出臺旅行社“引客入江”組團獎勵政策,吸引更多外地旅游團隊來江門旅游消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活力,也是廣大人民的精神需求。當僑都文旅更深入大眾視野、贏得更多市場尊重時,千年僑都必然會迸發新一輪的蓬勃生機,獲得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 溫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