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法院灌漲法庭成功調解一起離婚糾紛案件,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離婚調解協議,和平分手。
袁某某與薛某結婚共同生活近二十年,雙方養育兩個兒子,后因生活瑣事產生矛盾,女方離開家單獨生活,夫妻關系名存實亡。袁某某以感情破裂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與薛某離婚。
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迅速與被告薛某取得聯系,對薛某是否有離婚意圖和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詳細了解。被告對原告起訴離婚一事反應強烈,情緒激動,稱原告突然離家出走,對家庭和兩個兒子不管不問,小兒子現在正值青春叛逆時期,需要父母的良好教育和引導,而原告對家庭、對孩子極不負責,未盡撫養教育義務,給孩子們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令被告十分氣憤,寧愿婚姻關系名存實亡,也不同意離婚。雖然承辦法官對其耐心溝通和疏導,希望雙方能坐下來面對面好好談一談,但被告抵觸情緒依然嚴重,拒絕調解。
在與被告的溝通過程中,承辦法官確定了雙方離婚的矛盾點主要是在孩子,隨即又與原告聯系,從情、理、法多角度釋法明理。原告終于意識到自己對于孩子的忽視和家庭照顧的缺失,雖然雙方感情破裂,無法繼續生活,但應該盡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即使雙方均同意離婚,但撫養照顧孩子的義務,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并不能因此免除,父母仍應共同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為孩子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看到雙方的情緒有所穩定,承辦法官立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在調解中,被告表示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無法共同生活,同意好聚好散,但原告應支付小孩撫養費,履行作為母親的義務。原告也表示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離婚后每月支付被告3000元的撫養費,也會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雙方矛盾糾紛得以化解,案件圓滿解決。
婚姻是因愛相聚,走到散場雖有遺憾,但無論結果如何,仍然是孩子最愛的父母,是孩子心靈的寄托。灌漲法庭在辦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始終堅持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抓手,用代入式的調解、過來人的經驗去引導當事人冷靜、真實的看待自己的婚姻關系,對發生婚姻危機的家庭盡力進行挽救修補,對因感情破裂無法修復的及時進行調解或判決,做好釋法明理工作,幫助雙方及子女重新建立平穩的生活秩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供稿:聶傳青 雷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