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整體樓市在2-3月點狀復蘇后,4-6月再度回落,受新房供應量的節制,絕對量規模僅能持平去年同期。
同時,伴隨著剛需剛改需求階段性釋放完畢,改善接棒后對成交的支撐略顯不足,即便是之前“熱點恒熱”的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及合肥等城市,近期也出現了需求疲軟跡象,部分項目來訪和認購都出現了下滑。
也就是說,在供需兩端的制約之下,上半年樓市和房企的表現都相對平淡,市場復蘇動能放緩,6月并沒有迎來預期中的止跌行情。
【資料圖】
上半年的樓市走勢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不同的城市之間,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行情。相比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疲軟甚至跌跌不休的表現,仍然有一些城市在上半年走出了獨立的“牛市“行情。
寬松政策出臺頻次
最高的城市:杭州、南京
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并無實質性的重磅刺激政策出臺,已發布的政策大多都是對已有政策的優化調整,或者是為規范市場秩序而出的,政策的力度僅限于“托而不舉“。
地方省市的態度則相對積極一些,上半年117個省市共出臺了188次松綁房地產的政策,尤其是一季度政策持續放松,但二季度開始,地方出臺政策的頻次和力度都雙雙減弱。這其中,寬松政策出臺頻次最高的城市是杭州和南京,都分別出臺了9次寬松性政策,并多次調整限制政策的實施范圍,其中杭州有3次涉及四限政策。
上半年以來,杭州有多個區域或板塊陸續放開限購,差異化調控趨向精細化,同時,落戶或繳納1個月社保即可購房,已婚家庭購買2套住宅不受落戶時長限制。
截至目前,杭州的錢塘區、臨平區已經實現全域限購放寬,外地戶籍只需1個月社保即可買房,本地戶籍無需社保,購買二套房不再受落戶滿5年限制等。富陽區除了全域限購放寬外,自6月起再次推出新的購房補貼。
在持續的政策刺激下,上半年杭州全市商品房成交面積達735萬平米,較去年同期增長45%成交金額超2403億元,同比增46%。
上半年杭州二手房整體上是先揚后抑的走勢,春節后的2月份,需求集中釋放,成交量反彈上升,到3月成交量直接“破萬套“。4月份開始成交量有所回落,5-6月持續下降至不足5000套,略顯乏力。
但土地市場競爭激烈,熱度一直維持在高位,杭州十區上半年共計成交涉宅用地66宗,建筑面積約534.2萬平米,成交金額約953.4億元;如果算上建德、桐廬及淳安,杭州全市上半年涉宅用地成交金額約957.1億元,超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一。
從杭州上半年的寬松政策看,因區施策的差異化限購對低總價產品短期刺激作用較強。其中位于瓶窯新城的杭啟去珹府,在新政執行后,項目來訪量較之前增加了121%,認購量則上升了340%。
與杭州相比,上半年南京的房地產寬松政策主要以房票安置、放寬限購、提高公積金額度等需求端刺激為主,其中限購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公積金新政和房票安置。
但政策對南京市場的刺激作用有限。上半年,南京市商品住宅供應面積291萬平米,同比下滑21%,環比下滑9%;成交375萬米,同比下滑19%,環比上漲9%;成交均價29873元/平米,同比下降11%,環比持平。
從時間上看,南京樓市在春節后也出現了一波“小陽春”,3月就到達上半年成交量的峰值,達99.15萬平米,但3月中下旬開始市場就逐漸回落,4月市場熱度消退顯著,基本恢復到本輪行情啟動時2月的同期水平。5月市場供求兩淡,成交延續下降走勢,6月的年中沖刺也未能迎來止跌行情。
土地市場的表現也先揚后抑。上半年南京全市涉住用地共計供應249.52萬平米,環比下滑55%,共計32宗,均為純住宅用地。第一、二輪土地競拍均有地塊觸頂搖號,搖號地塊主要集中在河西、雨核、小行、百家湖等,但第三輪出讓的地塊全部延期出讓。
整體來看,上半年南京出臺的政策對于刺激新房需求用處不大,只是對極少部分本身有剛性購房需求的人提供了些許便利。雖然限購放松會釋放出來一部分購房資格,但實際這部分有購房資格的人購房比例較低。
下半年預計杭州和南京仍然會延續寬松政策基調,針對性施策保持市場穩定,加速良性循環。其中杭州的政策精細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政策松綁有望從外圍板塊向市中心擴容,預計余杭和蕭山剩余庫存強壓板塊如閑林、良渚及主城滯銷板塊如運河新城北可能加入新政寬松行列。
南京的調控方向可能在加力針對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信貸政策方面,降低二套、三套的房貸利息,降低首套起的首付標準等,此外,優化限購范圍、降低交易稅費等也存在較大空間。
賣地最多的城市:西安
受預供地制度、行業信心仍在低位等因素的影響,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同比顯著下滑,呈現出“整體偏冷,局部火熱”的格局。除北京、上海、杭州等“熱點恒熱”的城市土地成交金額保持高位之外,位于西北區域的西安上半年土地市場的表現也很搶眼。
上半年,西安土地供應335.39萬平米,相較于2022年上半年呈下降趨勢, 但土地成交量達336.7萬平米,同比呈上升趨勢。從土地性質來看,商住用地為主,占到40%以上。
西安的土地市場之所以維持良好態勢,大的方面來看,一是緣于2023年市場的整體回暖,二級市場維穩,房企信心恢復,拿地意愿上升;二是雖然土地供應量相較上年同期并沒有增加,但土地投放量與市場需求基本匹配較為合理。
上半年,大西安土地投放建面約700萬平米,商品房成交約690萬平米。西安土拍市場的回暖,熱點區域的帶動功不可沒。
如高新區,上半年土拍的8宗單價超萬元的地塊中,有6宗均位于此,且供求規模在上半年拿地的24個區域中占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吸引了眾多品牌房企如龍湖、保利、招商、綠城等紛紛進駐拿地。熱點區域的率先回暖,逐步帶動整體土拍市場整體回溫。
從西安上半年的樓市看,住宅市場呈現整體回暖趨勢。受主城區用地稀缺影響,供應逐年減少,但今年市場回暖后,積壓的需求集中釋放,尤其是是疫情、春節過后的3-4月,成交量達到近半年的峰值。
雖然這一輪需求集中釋放后,西安市場的整體成交有所回落,但價格持續堅挺,保持微漲的趨勢。
同時,西安整體的市場分化也在加劇,高新、港務區、浐灞這些主城熱點區域持續火爆,尤其是高新區,雖然價格高達2.5萬元/平米,但在品牌、學區、未來規劃等利好的加持下,依然可以實現熱銷,甚至開盤即罄。
基于上半年的市場現狀及當前二級市場理性維穩的趨勢,預計下半年西安的土拍市場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結合三季度西安的土地供應計劃看,108宗地中,高新區占比約30%,浐灞占比13%,港務區、未央區、長安區占比均在10%左右,這些區域均是主城熱點區域,土拍市場關注度較高,因此,雖然下半年整體市場可能回升有限,但區域分化加劇,熱點區域帶動下,土拍市場熱度大概率將持續。
但以西咸新區為代表的外圍區域,雖然上半年也貢獻了成交30%的市場份額,但均為本土及平臺公司拿地,目前的供地只有數量的補充卻談不上質量的提升,因此土拍市場依然遇冷。
新房:成都房價領漲
廈門成交漲幅最高
上半年整體新房成交呈現弱復蘇行情,雖好于去年同期,但6月并未出現年中放量的“翹尾”行情,反而一降再降。
相比之下,上半年樓市大熱的成都走出了獨立行情,廈門也因改善盤集中供應帶動高端市場火熱,新房成交同比增長了46%。
成都市場的熱度從去年10月就已經開始醞釀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的新房價格指數,成都新房價格指數去年10月就開始領漲,力壓全國其他城市。
根據CRIC的監測數據,今年1-6月,成都商品住宅供應面積968.8萬平米,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6.7%。成交面積1032.9萬平米,環比上漲22%,同比上漲10%。
也就是說,成都上半年的新房市場整體處于供小于求的態勢,這也造成房價一路上揚,上半年,成都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9270元/平米,環比上漲4.8%,同比上漲14%,較2018年提高107%,價格漲勢顯著。
成都市場也同樣存在“局部火熱”的情況。CRIC的監測數據顯示,成都上半年商品住宅成交主要集中在一圈層(主城區),占比49%,份額較去年增長2個百分點,二圈層(近郊)占比36%,份額較去年縮減2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著成都房價的上漲主要因為成交結構以一圈層項目為主,拉升了整體價格。同時,近幾年成都土地成交價格逐年上升,也推動房價自然升高。事實上,上半年成都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只優于去年,但不及往年。
相比成都市場持續數月的上漲,廈門上半年樓市的增長主要源于供應的增加。廈門的市場整體規模并不大,因此受供應的影響更為明顯。
上半年廈門商品住宅新增供應108.55萬平米,環比下跌1.73%,同比上漲53.75%;成交119.91萬平米,環比上漲23.74%,同比上漲45.15%;成交均價42585元/平米,環比下跌5.64%,同比上漲16.64%。
與2022年上半年供應不足相比,今年上半年廈門島內項目多盤集中入市,疊加3月利率下調帶動了剛需集中釋放,單月供求均突破30萬平米,創2022年以來的高峰,隨后成交量維持在20萬平米以上。
成交價格方面,整體維持在4萬元/平米浮動,且受島內高單價項目成交占比影響較大,5月成交均價突破5萬元/平米大關,6月島外剛需盤入市后回落至40614元/平米。
上半年廈門市場的成交主要集中在同安、翔安兩區,2月末至3月剛需發力,這兩個區域的成交占比與去年下半年相比大幅度提升,同時島內學仕里、國貿天琴海等項目在一季度輪番入市加推,共同帶動了3月供求量攀至高位。
二季度,島外成交占比則呈現分化,特別是翔安區成交動力趨弱市場份額不斷壓縮,同安憑借房票政策激勵了部分拆遷客戶入市購房。整體上,上半年同翔兩區剛需得到了一定釋放,但并不能根本上長期維持市場擴容,主要依靠的還是島內的集中入市助力。
由于二季度未能延續回暖趨勢,市場增長動能衰退,火熱如成都,市場也開始下行。根據監測,目前成都已有較多項目有提高優惠降價的動作,因此,短期內成都房價已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動力。
廈門市場也同樣增長動能不足。目前島內改善型項目已基本完成入市,進入持銷期,預計下半年主要以島外剛需為主,目前島外剛需庫存處于高壓狀態,而購房信心仍然沒有完全修復,態度十分謹慎,對于價格敏感度高且成交周期長,市場支撐力有限,預計下半年廈門成交量將有所回落。
隨著二季度成交節節回落,尤其是6月沒能迎來預期中的止跌行情,已經表明,伴隨著剛需剛改需求的退潮,改善需求接棒,但短期內對成交的支撐作用有限。
如果三季度仍然沒有強有力的救市政策出臺,整體新房成交規模還將維持在低位,環比降幅和累計同比增幅還會繼續收窄,市場繼續維護弱復蘇的主基調。同時,熱點城市和熱點項目的個數減少也將是大概率,筑底行情還將繼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