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重慶市地方標準第七十九號、第八十號公告。其中,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規范,是重慶乃至全國首個關于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的地方標準,有效填補了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標準方面的空白。
此次,重慶市地方標準第七十九號公告共發布地方標準19項;第八十號公告共發布地方標準49項。其中,現代農業領域地方標準37項,民生領域地方標準15項,安全生產領域地方標準2項,新能源汽車領域地方標準5項,交通、投資、機關事務等社會管理領域地方標準6項,市場監管領域地方標準3項。
今年上半年,批準發布重慶市地方標準111項,同比增長20.7%,數量再創新高。
(資料圖片)
住宅老舊電梯改造須配置兩大裝置
眾所周知,電梯與生產、生活已密不可分。在重慶投用10年以上的住宅老舊電梯數量也不斷增長。據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電梯總量26萬余臺,投入使用10年以上的住宅老舊電梯達6.3萬余臺,占比近25%。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每年有大量的老舊電梯設備陳舊、部件損毀,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急需改造更新。
然而,重慶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工作盡管總體形勢較好,但還存在改造更新技術要求、施工流程、驗收運行等環節標準缺失,施工、管理的質量和效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等問題。
《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規范》得以批準發布,并將于今年7月18日正式實施。
《規范》共分9個部分,規定了住宅老舊電梯改造更新的總則、技術要求、施工流程、交付驗收、運行管理和售后服務等內容。
其中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明確對機房部分改造更新后宜配置鋼絲繩斷絲斷股檢測裝置和停電應急救援裝置,將確保電梯更加安全運行;二是明確施工單位對電梯整機質保宜不低于5年,且質保期內負責維護保養,將大大提升售后服務質量。
居家養老可享定制化康復輔具服務
據統計,全國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2.5億,殘疾人8500余萬,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重慶市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重慶市有殘疾人總數達到170萬,60歲及以上人口為701.04萬人。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康復輔具配備率只有16.3%。通過前期對重慶13個區縣的15家社區調研發現,重慶市康復輔助器具服務現狀嚴峻,存在著需求大、達標難、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等現狀問題。
對此,重慶發布了四部針對居家和醫療機構康復輔具的標準,以滿足老年及殘疾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康復輔具需求。
四項標準,主要圍繞康復輔助器具的基本配置分類、基本原則、配置要求、管理要求、質量評估與投訴等內容,對居家和醫療衛生機構應配置的康復輔具提出了要求。
針對康復輔具適配的標準:《居家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規范》、《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輔具適配服務規范》分別適用于開展居家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的機構和所有提供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的重慶市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上述兩項標準強調根據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康復輔具的全流程服務。
《規范》中,為確保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質量,各機構應建立評價、投訴處理等反饋機制。規范服務流程包括接待、轉介/服務受理、功能評估、制定適配方案、康復輔助器具配置、適應性訓練及調整、交付使用等。
打造現代版“桃花源”將評級
重慶正在實施“千村宜居”計劃、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目前重慶已成功創建美麗宜居鄉村1482個,已啟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107個。但一直以來缺少專門針對和美鄉村宜居宜業程度的評估辦法和標準。
此次發布的《和美鄉村宜居指數》,作為全國首個和美鄉村評價標準,也是全國首個和美鄉村宜居建設和評價地方標準,對和美鄉村宜居水平的評估原則、體系構建、評估方法、評估層級、評估程序等內容進行了規定。
這項指數由環境指數、設施指數、庭院指數、和諧指數4個維度構成(4個一級指標構成),并在此基礎上細分出12個二級指標、31個三級指標。
例如,鄉村綠化度、田園清潔度、公共設施配套度、出行條件便利度等等。
根據和美鄉村宜居指數評估分值,將和美鄉村宜居水平劃分為5A、4A、3A三個等級。
據介紹,本次標準發布后,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將選擇1000個不同類型的村開展試評估,探索評估方法,積累評估經驗。此外,重慶還啟動了《和美鄉村宜業指數》《和美鄉村1000指數》地方標準編制。
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