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太祖還是明成祖
朱元璋是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原名朱重八,后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皇帝。于公元1368年登基,國號“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勤奮治國31年,嚴懲貪官,整肅吏治,鞏固邊防,創立衛所,重視農業。可是,他在位期間,大興冤獄,殺害功臣,并設立錦衣衛,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而且還廢除丞相制,抑制賢能的輔佐,助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權,最終導致明末宦官專權,民聲四起。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大封諸將為公侯,部份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勛。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為越國公、戰死的丁德興為濟國公,湯和為信國公、馮國用封郢國公。次年,朱元璋于雞鳴山立功臣廟,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后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于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余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如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朱元璋是明君還是昏君?
朱元璋是明君。
作為一個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功績應該是很大的。但后世人對其的評價卻一直不是很高,人們圍繞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的說法,開展了很多次辯論。首先拋開他的其他身份,就以他作為一名古代君主來看,我認為他的確是一個好皇帝。
作為一個布衣出身的平民,他能登山帝位,這本身就代表了他的智謀和眼光。中國上下五千年,人口不知幾何,但細數下來又有幾人能從一個平頭百姓,沒有任何背景,只憑自己的謀略和識人之能,以及自身魅力取得帝位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朱元璋能讓眾多能人異士,紛紛投靠他,施展才能,全靠自己的“王霸之氣”。因此說朱元璋作為帝王來說,自身魅力是極大的。
關鍵詞: 朱元璋是明太祖還是明成祖 朱元璋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