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位是指投資者實際投資和實有投資資金的比例,倉位的高低是投資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指標。那么,如何進行正確的倉位管理?如何控制倉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進行正確的倉位管理?
針對不同的倉位比例,通常有滿倉、空倉、重倉等不同狀態。
比如小明將10萬元全部用來購買基金或股票,就處于滿倉狀態;如果他把基金或股票全都賣出,只持有現金,那就是空倉狀態;如果小明將10萬元中的大部分比如7、8萬元都用來購買基金或股票,則是處于重倉狀態。
針對倉位的不同狀態調整,又有加倉、減倉、建倉、調倉等投資行為。
比如說,小明第一次購買基金或股票,叫做建倉;因為看好市場,又多買了2萬元,叫做加倉;不看好市場,將手中的基金或股票賣出一部分及時兌現,叫做減倉;因為市場風向發生變化,將手中所持有的基金股票進行倉位調整和更換,叫做調倉。
倉位控制的三個模型:
倉位的概念很好理解,但是如何做好倉位管理,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比如在2014年7月牛市初期,市場處于估值底部區域時,有人敢于逆勢加倉,有人則在市場悲觀情緒的影響下選擇空倉。當市場走出單邊上漲行情時,那些敢于加倉的人大概率就能獲得收益,而空倉的人就只能錯過行情。
可見,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學會倉位管理是重中之重。市場上有三種比較常見的控制倉位的方法:
一是漏斗形倉位管理,又稱倒金字塔管理。
大概意思是,剛開始布局時倉位比較輕,如果后面市場下跌,就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這種倉位管理的優點是初始風險比較小,但缺點是需要建立在后市走勢和判斷一致的前提下,如果方向判斷錯誤,很容易就會陷于無法獲利出局的局面。
二是矩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布局資金占總資金的一個固定比例,如果后面市場下跌,就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并且每一次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這種倉位管理的優點是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缺點則是初始階段平均成本抬高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動局面。
三是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
開市布局時的資金量比較大,后面如果市場下跌,就不再加倉;如果市場上漲,則逐步加倉,且比例越來越小。這種倉位管理的優點是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風險比較低。缺點則是在震蕩市中較難獲得收益,而且由于初始倉位較重,因此對于第一次入場的判斷要求比較高。
三種倉位管理法也各有利弊,在使用時也要密切結合市場行情走勢。一般來說,行情較好時更適用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市場進入調整階段使用漏斗形倉位管理法比較好,而震蕩上漲的行情則更適合矩形倉位管理法。
如何控制倉位?
科學有效的倉位控制方法可以參考以下三種:
1、根據資金多少控制倉位。資金量越多的投資者,盡量不要一開始就滿倉,行情波動不確定性較大,為了讓自己在未來還有操作機會,就要控制不能一直滿倉。資金不多的投資者,盡量不要分散持倉,持股2-3只就可以了,否則倉位太分散反而不確定性大,收益也很難提高。
2、根據大盤點位控制倉位。大盤點位也就是大盤的估值情況,當大盤漲幅很大處于相對高位時,要減倉、輕倉;在大盤相對低位甚至下跌時,要敢于加倉。因為大盤是有價值中樞的,長期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中樞上下波動。
3、按照個股估值控制倉位。股票估值也就是根據股票價格的位置確定倉位輕重。當自己看好的股票在基本面穩健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高位輕倉、低位重倉、越漲越賣、越跌越買的策略,而不是隨波逐流,頻繁的追漲殺跌。
關鍵詞: 如何進行正確的倉位管理倉位管理的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