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這段時間,樓市的情緒壓力比較大。
主要在于小陽春消褪后,購房者對于下半年的行情判斷出現了一定的分歧。
【資料圖】
不過剛剛住建部部長,再三強調,房地產業必須發揮國民經濟“頂梁柱”作用。
意味著政策端會無下限繼續放水,采取主攻姿態,一切向著利好地產的方向行進。
緊接著“樓市風向標”,迎來轉向。
深圳傳出,要徹底放開二手房指導價,按照網簽價貸款而不是指導價,瞬間拉爆購買力,沉睡多年的炒城蠢蠢欲動。
現在的樓市,只需要等待經濟進一步回暖,從旅游行業延伸到各行各業,信心和居民收入回升,房地產便會像之前一樣,回歸常態周期。
但我今天想講的是另外一大拐點,將對樓市產生深遠的影響——
“全國庫存大船,正在轉舵”。
易居研究院日前在《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中公布數據,2023年2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庫存總量為5118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4%,同比減少0.2%。
這意味著,連續51個月庫存規模,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態勢。
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接下來我會從房地產底層邏輯視角,進行解讀。
·······
樓市四十載,其實最害怕的,莫過于做大庫存。
2015年樓市大風暴,就是為了解決庫存危機,而出現的一波定向房價拉漲,否則地方杠桿會成為中國經濟不可逾越的頑石。
事實證明,大漲之后必迎來大跌,震蕩過后,人鬼殊途。
2018年,在土地財政邏輯下,地方又開啟新一輪做大庫存,而且這波庫存是建立在已經釋放大量住房需求的基礎之上的。
作為研究者,我曾感到深深的擔憂。
因為按照基本供需原理,房地產供應端,如果繼續再走老路,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子終究會失去金融屬性,動搖國民經濟根本。
直到現在“庫存拐點”形成,我才認為,風向在扭轉了。
這時候,肯定會有人產生質疑,數據表現也就幾個月的下滑,何以證明庫存轉向?
別著急,我們繼續往下看。
2023 年初,根據中央部委的最新要求,土地交易增添了新的信息發布環節“預供地”。
根據最新各地住建局數據顯示,已經有超2/3的一二線城市公布了2023年土地供地計劃。
然而所有事實全部指向一個結果:
2023年房地產開發用地大幅減少!
——普通住宅用地,同比降幅高達19%,租賃用地直接腰斬,降幅高達51%。
南昌、成都,供地縮水近2成;
南寧,供地縮水近4成;
呼和浩特,供地縮水近5成;
重慶,供地縮水近5成,中心城區縮水近6成;
長春、沈陽,供地縮水更夸張,一個66%,一個73%……
為什么土地供應會產生如此夸張的收縮趨勢?
答案或許有兩個:
1、轉向土地財政邏輯,擁抱產業。
數據顯示,今年各地住宅供應大幅縮減,但產業用地卻在反向大增,工礦倉儲和公共管理達到10%和11%。
其中最夸張的是呼和浩特、海口、南寧,工礦倉儲用地增幅均在70%以上。
言外之意,是希望通過增加產業用地供應,進一步提升城市經濟活力。
2、大量民營房企還在病床上坐著。
這兩年對于開發商的打擊太過嚴重,民營企業基本喪失拿地的能力,尤其2022年行情不好,基本都是國企央企以及各地方城投在拿地。
城投拿地,強化買房者和房企的信心,維持房地產市場有序供應,做調節器。
但弊端也很明顯,大多數欠缺操盤能力,盈利為負,長久以往,很容易讓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游戲,推高地方債務。
城投債具體有多少,這個數字很模糊,但可以從最近貴州發布的公告可以看出,靠城投拿地推動房地產,這條路是很難行得通了。
接下來,敲黑板。
庫存拐點后,趨勢到底會如何演變:
1、短期內,需求不變,新房大幅減少,房價會得到一個反向推力,有助于止跌穩價,對地方樓市是利好的作用。
2、尤其對于長春、呼和浩特、南寧、烏魯木齊等這些產業偏弱的城市,二手房未來會相對好賣一些,不會一直被新房市場搶流量。
3、供應收縮,意味著土地財政縮減,對依賴房地產較重的城市非常不友好,缺乏繼續拉大城市骨架的資金,造城運動會接近尾聲。
4、這從今年地鐵規劃可以看出,濰坊、煙臺、衡陽等城市申報地鐵被拒,就連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地鐵規劃要么被砍,要么縮水。
5、說白了,造地鐵太貴,而且基本都在虧損,印鈔機連夜工作都扛不住了。
6、年后鶴崗停止供暖、商丘公交線路暫停運營都是前菜,在縮減土地供應后,接下來很多城市會被強制扯下遮羞布。
7、出現運營問題的城市,房子要抓緊賣,自住房都可以考慮換成租房。
8、未來大多數依賴房地產,且沒有產業的城市,會不可阻擋地走向規模收縮。
9、這其實并不是什么壞事,有助于地方管理者想辦法賺慢錢,賺長錢,卯足勁搞產業。
10、但如果招商引資做不好,城市又喪失土地動能,會加速被馬太效應吞噬,從收縮走向衰敗。人口加速集中涌入二線城市。
11、一些經濟動能比較強的城市,會迎來房價的轉折點,比如重慶,之前一直用庫存壓房價,而今年之后,房價會逐漸扎實,向上生長。
12、沈陽,過去因為策略失誤,做大庫存拉低房價,而現在縮減供應后,有利于讓房價有一個很好的支撐點。
13、每一個細節背后,都藏著宏大敘事。
14、土地供應縮減開始,意味著對城市運營能力的真正大考,拉開序幕。
15、所有想借房地產逆襲的城市,徹底被斬斷爬梯,剩下的,只有難而正確的拉產業、引人口。
16、今年是一個歷史性的拐點,不僅在邏輯,更多是態度,終于承認了一些城市根本不具備做大做強的能力。
17、斬斷土地,等于斬斷欲望,很多城市的居民不用被裹挾著奔騰了。
18、買房就是買一個城市的股票,你看到別人看不到,就是勝利,別人看到你沒看到,最后只能淪為接盤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