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老楊地產邏輯 作者楊紅旭
近期,很多自媒體在炒作,很多大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大增的現象,似乎預示著部分賣家在拋盤。
我拉了一組貝殼數據,當前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相比2021年7月的變化:增速最高達六成的是杭州,其次是蘇州、廣州、福州等。但也有城市庫存下降,比如南寧、昆明、沈陽、天津、哈爾濱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根據庫存增則樓市弱、庫存降則樓市強的邏輯,那么南寧、昆明、沈陽、哈爾濱等二手房價格應該是上漲的。但實際情況是,近幾個月,南寧、昆明、沈陽、哈爾濱的房價走勢,明顯弱于杭州、蘇州、廣州等。
如此則就意味著:或者是庫存高低決定房價強弱的邏輯有錯,或者是貝殼上的二手房掛牌數據(或者說部分城市)質量較差。老楊感覺原因主要在于后者。
當前,多數城市二手房掛牌量高于2021年7月,也正常!因為當時全國樓市溫度遠高于當前,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樓市低迷期,銷售較慢,賣房周期拉長,累積的掛牌量較多。
從去化周期來看,當前相比2021年7月,以下典型城市的二手房去化周期,除了成都與南寧外,皆有所拉長,也即去化周壓大于2021年7月。
今年以來成都量爆增,所以去化周期縮短至 10個月。
而南寧當前樓市較冷,去化周期卻有所縮短,且去化周期只有14個月,數據可能有問題。
去化周期最長是東莞 ,春節后二手房量能度較弱,接近市場實際情況。
北京去化周期最短,只有8個月,也接近市場實際情況。
鄭州去化周期13個月,明顯低于杭州的20個月、蘇州的30個月,數據也存疑。
總而言之,新房供應量,由政府核發預售證,一個城市的庫存數據相對比較靠譜。而二手房庫存,卻沒有官方監測數據,只有民間數據,即便是市場占有率、網上客流量較高的貝殼網,其公布的二手房掛牌量,也存在數據不全、不準、重復掛牌等現象。只能做大致的參考,而難以用做嚴謹的市場研究與分析。
因此,在觀察二手房市場的時候,建議大家以成交量為主,兼顧成交價(或指數),不要太重視掛牌量與掛牌價。
老楊監測的數據,第15周,主要是網簽受清明節因素影響(多數城市當天成交量很小,甚至是0),其次受3月看房量下滑影響,18城總體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上周明顯下跌,超過節前均值線69%,高于榮枯線31%,量能度由上周的59降為37,由強復蘇降級為較強復蘇。
預計未來春節后的上攻告一段落,正在轉入盤整模式,但這并不意味著年內不會再創周度新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