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費醫療是哪年?
自2013年1月起,全市取消免費醫療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約20萬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統一待遇標準、統一參保繳費、統一制度政策、統一繳費比例、統一辦理手續、統一醫療服務。今年年初,市政府取消了公費醫療,約有22萬來自市屬和事業單位的人員納入職工醫療保險。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24個省市已經取消了公共醫療服務。
公費醫療是指國家為保護國家工作人員而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醫療衛生部門按規定為享受者提供免費的醫療和預防服務。2010年,醫療改革將全面實施年度公共收費。北京市各區縣市所屬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公務員,當年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自2012年元旦以來,北京市已有22萬市級醫務人員正式納入醫療保險。
公共衛生保健系統的改革將主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
一、就醫不方便;
二、各區縣公費醫療人員待遇差距醫療改革公費醫療實施后,相關人員也將納入社保卡發放范圍,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一樣,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公共醫療的缺點:
享受公共醫療保健的人患有輕微疾病,但他們什么也不看。不可避免地存在浪費、過度診療等弊端,甚至成為醫療保障體系中最沉重的負擔。
首先,醫療保障必須優先保證其公平公正,絕對沒有理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更沒有理由忽視更廣大公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取消公共醫療無疑是向公平基本屬性的回歸。只有公共財政的醫療投入不要過多地花在少數人的“福利”上,才能全面提高全體公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和覆蓋面,醫療保障的“蛋糕”才有望做大。
其次,實行公費醫療納入職工醫保后,干部職工一律平等,也要經過嚴格的醫療報銷程序審查。公共醫療長期的“吃空錢”、“跑路漏錢”等浪費現象將被制止,這一職業的特權色彩將被消除。
然后,我們仍須看到,醫療保險公平的實現,并不是盲目地降低公職人員的醫療待遇,而是要把他們恢復到一個適當的位置,提高社會所有成員的安全水平。能夠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公平的分配蛋糕,大概是目前大多數人最真實的“夢想”。
最后,認為政府機關和機構的職員所享有的特權福利,遠遠超過公共醫療。健康、老年、疾病和死亡由福利政策保障,他們可以享受高薪退休福利,而無需支付養老保險金。對于其他行業來說,不僅公共醫療是幻想,基本醫療保險沒有兌現的單位也不少見。由此可見,取消公立醫療的步伐可以更快,改革的范圍可以逐步擴大。
公費醫療和醫保哪個好?先看區別:
1.概念不同。醫療保險是指員工或居民在患病時能夠獲得目前可以提供給他們的負擔得起的、適當的醫療技術。公共醫療是指國家為保護國家工作人員而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通過醫療衛生部門按規定向受益人提供免費醫療和預防服務。
2.涵蓋不同的人。醫保覆蓋的人群包括職工和居民,但公共醫療僅限于公務員。
3.保護范圍。公費醫療保險相對于醫保報銷比例更高。覆蓋面更大。
4.不同負擔科目。醫療保險由社保基金支付,享受醫療保險的職工全部是企業職工和被剝離的原事業單位職工。公共醫療由單位承擔,納入部門預算;
5.報銷比例不一樣。公費醫療是指單位支付并報銷所有費用。醫療保險按國家各省市規定的報銷比例執行。
公共醫療和醫療保險哪個更好
與基本醫療保險相比,公費醫療報銷范圍廣,報銷比例高。所以,公費醫療比基本醫療保險好。但享受公費醫療的對象僅限于公務員,由單位承擔,壓力較大。所以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在逐步取消公費醫療制度,鼓勵單位為職工參加職工醫療保險。
住院醫療保險報銷流程及注意事項;
1.入院或出院時必須持醫療保險IC卡到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險管理窗口辦理入院登記。住院的時候要提前交醫藥費押金,出院后多補少補。住院登記前發生的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因急診住院未能及時辦理住院登記手續的,應持急診證明(遇節假日順延)于入院次日到醫保管理窗口辦理住院手續,超過期限的醫療費用自行承擔。
2.參保人員住院后統籌基金的起付線:起付線,各地標準不同,一般為上一年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在基本醫療保險結算年度,累計計算多次住院的醫療費用。
3.參保人因病需要轉診或轉院的,必須經三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診斷后提出轉診(院)意見。申請表由所在單位填寫,經定點醫療機構醫保管理部門審核,意報市(區)社保機構批準后,辦理轉診(住院)手續。
轉診僅限于省內專科醫院,費用由本人先行支付。報銷標準為自費10%,然后按當地規定計算報銷金額。
4.定點醫療機構出院時,各定點醫療機構將根據相關政策計算醫療保險報銷金額和個人應自付金額。報銷金額由定點醫療機構和城鎮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結算,個人應自付金額由定點醫療機構和參保人員自行結算。
取消公費醫療的時間以及與醫保的相比較,大家也都看到了,雖然公費醫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但是它涉及的范圍比較窄,不能全民醫療,所以被舍棄是必然的。醫保其實跟階梯式水價差不多,一個階層一個階層,交多少錢,享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