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云交出了上市之后的首份成績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萬物云2022年度業績會現場
3月27日晚間,萬物云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報告期內實現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27%;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15.1億元,同比減少9.4%;毛利42.3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5.2%。
在已公布業績的物管公司中,萬物云是第一家營收超過300億元的企業。
目前,與萬物云營收體量相當的上市物企是碧桂園服務。數據顯示,2021碧桂園服務年營收為288.43億元、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200.55億元,若按照此前業績預告披露的“未經審核綜合收入預計將同比增長40%”,超過萬物云營收將是大概率事件。
盡管營收踏入300億門檻,萬物云在過去一年并不算順風順水。
“2022應該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全行業都共同經歷了不平凡的365天。”3月28日的業績會上,萬科集團聯席總裁、萬物云董事長朱保全一開場便道出2022年的艱辛。
地產寒冬帶來影響,增值服務收入下跌
具體來看,萬物云的三大業務板塊在2022年整體均錄得提升。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165.83億元,同比增長26%;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為111.44億元,同比增長28.2%;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收入為23.78億元,同比增長28.5%。
作為營收大頭的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中,萬物云來自住宅物業服務的收入為148.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3%,占總收入的49.2%;該業務在報告期內帶來毛利14.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萬物云在管住宅物業服務項目的飽和收入為228億元,同比增長27.7%;在管住宅項目數量3446個,較上年增加623個。萬物云稱,業績的增長主要受益于公司突出的市場拓展能力,尤其是存量市場中的深耕能力。
在管住宅項目中,有2036個來自第三方,1410個來自萬科集團及其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兩者的比例為6:4,形成的收入比例則為1:1。
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中,來自物業和設施管理服務的收入為75.45億元,同比增長42.7%,占總收入的25.1%;毛利9.17億元,同比增長26.4%。該部分收入主要是寫字樓、購物中心等商業項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萬物云在管物業和設施管理項目數量1829個,較上年增加264個。在管項目中,主要來自于非萬科的第三方,占比超83%。
朱保全在業績會上稱,截至目前整個萬物云來自非萬科的第三方項目數量占比67.7%,占比提升1.1%。
不過,一眾業績增長的業務之外,開發商增值服務、其他社區增值業務收入卻錄得收入下跌,萬物云方面表示,該兩項業務收入不及預期對公司期內表現造成影響。
上述兩項業務的下跌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作為從地產公司分拆出來的物業平臺,盡管萬物云不斷提高自己的非住宅業務收入以及第三方客戶收入比例,但去年房地產行業的寒冬還是給這家物業龍頭帶來影響。
“開發商,這個物業公司傳統的好客戶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如果不是地產行業遭遇寒冬,或許物業行業還會躺在傳統收入結構的溫柔鄉里。”朱保全在股東信中提及。
財報顯示,在萬物云的收入分類中,開發商增值服務、其他社區增值業務收入分別下滑4.2%和22.4%,毛利下降31.7%、38.9%。整體而言,兩項業務導致萬物云整體毛利減少約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年報中萬物云并未披露在管面積規模,這在物業公司中較為少見。目前,該數據還停留在2021年——截至2021年末,萬物云項目在管項目總數4393個,在管面積7.8億平方米。
賺錢能力下滑,2022年股東派息大縮水
盡管萬物云保持了營收的增長,但盈利仍是“老大難”問題。
2022年萬物云的歸母凈利出現近10個百分點的下滑,毛利率和凈利率同樣下降2-3個百分點至14.1%、5.3%。
萬物云對于利潤的下滑進行拆解,稱主要是受部分業務下半年收入不及預期以及毛利率下降所致。除了上述提到的開發商增值服務、其他社區增值服務,萬物云認為居住相關資產服務收入,收購陽光智博、伯恩物業產生的支出等都影響了公司的利潤表現。若以EBITDA作為衡量指標,萬物云去年該指標錄得28.4億元,同比增長7.6%。
此外,若干成本的增加也對萬物云利潤表現產生一定影響。
以銷售及分銷開支、行政開支兩項來看,前者同比增加1.932億元,增幅達75.11%;行政開支同比增加3.616億元,增幅20.18%。此外,2022年萬物云的銷售成本亦同比增長31%至258.75億元,占公司營收逾85%,其中員工成本為109.16億元,占總營收約36%。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萬物云一直期望通過科技賦能、驅動業務,但目前似乎未看到科技對于效益及公司營運的巨大提升。同時,2022年萬物云研發投入為4.1億元,占據總收入的1.36%。
業績會上,朱保全對未來效益增長作出指引,稱“相信2023年的效益改善會大于規模的增長”。
但市場對于萬物云首份年報似乎不甚滿意。3月28日開盤,萬物云股價低走,跌幅一度超過10%,收盤報每股36.3港元,跌幅2.94%;總市值427.78億港元,市盈率則約25倍。與去年9月上市相比,如今萬物云市值縮水兩成,相較2019年郁亮口中“物業板塊未來有潛力達到千億市值”更是相差甚遠。
此外,萬物云董事會建議以EBITDA 10%為派付股息總額,向股東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0.241元(含稅)/股,合計約2.84億元。而在上市前的2019年-2021年,萬物云分別宣派股息2.47億元、3.18億元和35.37億元,合計金額超過41億元。
以凈利潤計算,萬物云派息率不到20%。可以對比的是,為提振信心,今年不少上市物企紛紛提高派息率,如卓越商企的年末派息率達70%、綠城服務綜合派息率也高達62.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