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南北方的分界線是什么?
劃分南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秦嶺位于我們國的中部,冬天的時候它不但能阻止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夏天的時候還能阻擋南方的熱空氣北上。
秦嶺淮河一線西起秦(陜西)隴(甘肅)地區,東至蘇皖,是我國天然的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線,也是我國官方認定的南北方分界線。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干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此外人文也可以作為南北方判斷的依據:比如長江以南的居民大多喜歡吃大米,其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平原則是多種麥子為主。并且,北方人性格豪爽,而南方人則較為婉約。不過有一個弊端,就是按照人文來劃分的話,南北方分界線很難明顯。
真正的南方是哪幾個省?
中國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界的:以南是南方,具體包括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 江西、浙江、臺灣、海南等14省,以及重慶、上海兩直轄市等地。
而北方地區主要包括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等六省,以及天津、北京兩直轄市, 另外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西部則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總計是24個省,6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漢地九州地區,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陜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臺灣、甘肅最南端、河南的南陽、信陽地區。
行政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的范圍大致包括東南、中南和西南地區。包括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廣西、廣東、海南、臺灣、香港、澳門。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臺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臺風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