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特區報消息,深圳首宗民企歷史違建“紅本”成功確權。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扎根光明區28年的優秀本土企業,曾僅因工業園沒有合法產權而阻礙了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過歷史違建處理,喜德盛工業園區5.01萬平方米、總計13棟生產經營性歷史違建取得了商品性質房地產“紅本”,破解了企業經營廠房及配套設施沒有合法產權的歷史遺留難題,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1、確權難點及處理辦法
企業完成商品性質產業類歷史違建處理在我市尚屬首次,涉及諸多環節,且沒有成功經驗可循。在此次喜德盛工業園區歷史違建確權過程中,就面臨著經濟利益關系復雜、獲取“承諾書”難等一系列問題。對此:
● 深圳市規劃土地監察局主動擔當,成立專班,多次赴喜德盛工業園區開展調研、座談,協調解決規劃土地審查地價測算等方面的堵點,歷時三年,線上線下辦公,在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上及時掃清障礙。
● 光明區建立利益平衡機制,主動服務、走訪調研轄區股份合作公司,收集土地租售歷史案例,聘請專業團隊開展歷史違建價值評估測算,出臺深圳市首個指導歷史違建處理利益分成的政策文件。
● 新湖街道辦事處立足一線協調,主動搭建協商平臺,促進企業與股份合作公司就歷史違建利益分成等問題凝聚共識。
● 樓村社區及股份合作公司立足原村集體長遠發展,積極推動召開股東大會,經股東大會同意,相關歷史遺留建筑順利確權至企業。
2、確權結果:企業、社區、政府三方共贏
喜德盛工業園區歷史違建確權工作徹底解決了政府、原村集體和企業土地房屋權屬問題,實現了企業、社區、政府三方共贏。
● 企業盤活了資產,工業園區5.01萬平方米建筑獲得“紅本”,享受了歷史違建處理地價優惠政策,增強了發展信心。
● 原村集體獲得了一定產權物業,通過將物業反租給企業的方式,原村集體獲得租金收益,保障了原村集體股民分紅增加。
● 政府推動了制造業產業發展,預計兩年內喜德盛有限公司年營收超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