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回到縣城工作五年,我倒貼了4萬塊錢

2022-02-11 08:41:48 來源:五環外OUTSIDE

年輕人真的能逃回縣城嗎?


(相關資料圖)

2023年第三天,一個名為#全國近94%縣城房價不過萬元#的話題沖上熱搜,觸動了不少年輕人敏感的神經。

縣城似乎是“安穩”的代名詞,是漂泊在外的流浪者們最后的避風港,等你在大城市卷累了,小縣城似乎永遠歲月靜好地在等你安定下來。

然而縣城的房價雖然不過萬,但工資同樣難過萬。

工作成了退回縣城的年輕人們最大的攔路虎,除了考公和老師、醫生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職業,其他專業的大學生都發現自己的學歷變成了“一張廢紙”。

在縣城找工作到底有多難?我的閨蜜張園園就有話說。

2018年大學畢業后沒多久,張園園義無反顧的回到家鄉——魯東某縣城,意料之中的慘遭社會毒打,至今待業在家,張園園深愛著自己心中的“浪浪山”,但現在卻分外迷茫:

前途這個東西是不是只在“山外”?

回家工作,掏空三個錢包

畢業四年,張圓圓換了五份工作,個中經歷能用一句話概括:

待業在家,勉強收支平衡;出門打工,掏空四個錢包。

最長的一份工作干了一年,最短的只有兩天。

跟大城市的打工人不同,她完全不擔心頻繁換工作會讓自己的簡歷“太難看”,只需要學歷一項她就已經在魯東這個小縣城鶴立雞群。

“根本不會有廠子在意這些,他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哇,大本!”

張園園跟家鄉的關系,就像那些沒能走到一起的前任——你很好,但不適合我。得益于制造行業的發達,家鄉屢次殺進全國百強縣,這里大部分人家,祖祖輩輩都圍在各種機床廠、五金廠之間打轉。廠子,是大家生活的主旋律。

張園園的老家縣城,幾乎沒有顯眼的高樓大廈,圖源受訪者

張園園畢業后本呆在省會城市的一家生化公司,那半年,她整日加班,無暇社交,滿臉爆痘。原本父母就覺得離家遠,現在發覺閨女狀態差到如此地步,更是急忙往回召,于是雙方一拍即合,索性先“打道回府再說”。

縣城里,本科生是絕對的稀缺資源,不管走到哪家企業都備受老板賞識,但很可惜的是,這份欣賞體現在各個方面,唯獨不會體現在薪資上,因為這里也很少有工作是本科能干,專科干不了的。

縣城每年都會組織新春招聘會,今年來找工作的人也很多,圖源受訪者

薪資也不是張園園特別在意的地方,她的家庭還算富裕,在工作方面,父母對她的要求跟找對象一樣,只要安穩、體面。

只可惜,學歷這個東西,在它不能發揮應有價值的時候,就多少顯得有些尷尬,起碼現在,她無法做到跟阿姨和廠妹們一起,快樂的在廠子里的流水線上生產凈化器。

張園園曾面試過的工廠,圖源受訪者

倒也不是沒想過進體制,但張圓圓讀的生物專業,硬生生把她卡在了尷尬的地方。

生物科學在北上廣還算是個風口,人才戰打得叮當響,搶人搶到了白熱化;但是在張園園所在的縣城,卻成為攔在她考公前的攔路虎。

生物專業是考公的大冷門,張園園每年都查招錄信息,每年都沒有崗位。

這里跟生物專業最對口的工作就是醫院,剛畢業的時候,家里也曾托人找關系把她送進了縣醫院,想讓她先從編外人員做起,再“猥瑣發育”。

但進醫院的第一天,一位嚴肅的老醫生帶她熟悉工作,臨了叮囑了一句,“你是找關系進來的,跟專業人員比不了,更得多努力知道嗎?”

這句話成功地刺痛了張園園,她勉強在醫院里呆了一天,第二天任憑父母說什么也不去了。

第一份工作倉促結束后,張園園又找了半年工作,直到看到隔壁縣一家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生產商正在籌備開業,她又打算去試試,面試的效果同樣很好,老板規劃著把試劑賣給各大醫院,陸續拿下附近市場,實現做大做強。

張園園聽得心潮彭拜,這是份難得的體面工作,此外專業竟然還對口。老板也很珍惜這個難得的人才,許諾等一年后訂單多起來,給她把工資漲到6000,不過現在公司剛起步,得先拿3000湊合一下。

那時的張園園吃了一個碩大的餅而不自知,直到去了以后才發現,公司根本沒那么多工作安排給她,除了每天做點檢驗試劑的零碎工作之外,就是大把的空閑時間,趁著有空,她也著手給自己的未來鋪路,開始準備考初級會計師。

張園園公司生產試劑,圖源受訪者

轉過年來,張園園的公司始終都沒有任何起色。這段時間,她每個月的到手工資只有2000多,但每個月光租房子就得1000塊,吃飯生活社交再保守也得2000多,即便每個月家里接濟2000,日子也過得捉襟見肘。

這種對收入支出倒掛的不滿,在老板把公司唯一一個拉到業務的同事開掉之后,達到了頂峰。

到了這個時候,老板還在安撫張園園,“等明年把兩個醫院的業務拿下來,再一起給你加薪到7000。”這話在張園園聽來,只覺得對方在罵他是傻子,下定決心辭職了。

天已經黑了,張園園剛結束工作,圖源受訪者

此后,張園園陸續在街道辦事處打過零工,在學校做過一段時間無編老師,還在姐姐的咖啡店幫過忙,但最后都無疾而終。

張園園算過一筆賬,自畢業以來,家里一直給她補貼生活費和房租,她已經為工作倒貼了四萬多,戲稱自己“在家待業無非多雙筷子,外出打工掏空三個錢包”。

因為焦慮失眠,張園園兩個月瘦了8斤,圖源受訪者

因為工作一直沒解決,張園園在相親市場上也從未被擺上牌桌,只有一些同樣閑散在家的男生父母會上門打聽幾句。每當這時候,張園園就會暗地吐槽,“又來推銷你們沒用的兒子了。”但在一次次找工作無果后,她開始懷疑自己,在對方眼里自己是否同樣如此。

焦慮和失眠隨之而來,讓她感到迷茫和焦慮的不是找工作,而是沒有適合她的工作。

畢業這么多年,她沒有積累任何行業的經驗,不曾給自己的簡歷添過任何增值的經歷,在看著身邊同齡人都逐步安頓好工作,走入家庭的時候,她陷入深深的自卑。

這些焦慮如影隨形,所以在又一次,在造紙廠工作的表姐問她,愿不愿意去他們那兒做財務時,她打算去看看了。

選擇再次北漂,我在家買了兩套房

當張園園還困在縣城之中時,李喬早在十年前就做出了再次北漂的決定。

北京上大學的她,工作以后順勢留在北京一家頭部媒體,由于父母早就離婚,李喬剛畢業就要給待業在家的媽媽打生活費,用她的話說:“我早就是家里頂梁柱了,我不出去賺錢她怎么過日子?”

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的李喬回到老家,非常“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對口的工作:她在當地電視臺做一檔房地產欄目,當年的房地產市場還一派繁華景象,這個工作也非常體面。

但李喬坦言,“雖然很忙,但是難度不大,跟北京的工作相比有一種降維的感覺。”

李喬在北京的時候,每天對接的都是各行各業的“尖子生”。

“但你知道吧,人在太年輕的時候,很難意識到發展自己身邊資源的重要性,那些機會我當時真的抓不住。”

北京的媒體運作模式完全市場化,同行仿佛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盯著又快又好的目標卷到飛起。李喬分在經濟新聞部,每次一有美股公司半夜披露財報,她都得熬個大夜寫出來,再等7點對接早班編輯同事。

沒錢,沒戶口,還累。她直接跳槽回了老家電視臺,成為一名編外人員。但最初的安逸帶來的新鮮感過去后,問題開始暴露出來。

李喬堅定的認為,電視臺這份工作就是她的“圍城”,親自體驗過后只想往外走。來這兒之后,她的工資從之前的8000斷崖式跌到了2300,也沒有編制,錢和穩定哪一頭都沒有,當然,編外人員是可以等待轉正的機會,但每年都有大批的新人涌進來,“小城是關系社會,誰知道哪年能輪到我?”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進編制了,工資也高不到哪兒去。當年全國電視臺曾搞過一次收視率排名,李喬所在的電視臺倒數第二,待遇可想而知。

換工作更是想都別想,邊陲小城哪有幾家媒體,她所在的電視臺就是天花板,保守估計,她留在家里很可能要在這兒呆一輩子。想到這一層,李喬再也坐不住了,連“騎驢找馬”也沒顧上,直接來了個裸辭。

于是在家鄉工作兩年后,李喬重新開始北漂,這次她給自己立的Flag是,去一個足夠好的平臺全心搞事業,確保每一步都能給簡歷鍍金。

再次來到北京面試時,面試官問她為什么要回來。她很坦白,“回去讓我意識到了差距,和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如今,李喬已經一路升到了商務總監,十年里,她陸續在老家購置了兩處房產,這兩處房子地段上乘,環境宜人,哪家親戚看到都會夸贊幾句,李喬媽媽為此驕傲了很久。

李喬老家購置的房產窗外景色,圖源受訪者

37歲的她還單身漂在北京,但每次想到老家的兩個房子,她就覺得心里一直吹進冷風的地方踏實下來了。

縣城容不下的不止是靈魂

在脈脈上有一個問題有上千條回復,“大廠的p7跟老家國企的小主管我該選哪個?”

大家眾說紛紜,但已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用腳投票”。

最近,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2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近年來大學生在就業地域偏好方面,北上廣深和新一線等城市的偏好占比正在逐步下降。逃離“北上廣”的大部隊越來越多。

2018-2021年在校生就業地點選擇變化情況

來源:《社會藍皮書:202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大家回到低線城市都在做什么?時至今日,“編制”仍然是最大殺手锏。小城市當然對于大學生當然是歡迎的,這些年也頻頻出臺相關人才引進政策,但判定“人才”的標準仍是高學歷,動輒“985”,碩士起步。

去年五月,重慶云陽縣的“高學歷”招聘曾引發熱議,公告顯示,157個崗位中9成都要求研究生學歷,本科學歷能報的僅5個崗位。云陽縣是五環外的典型代表,人口不足100萬人,2018年剛摘下貧困縣的帽子。

張園園老家縣城里的大集

普通本科生回來,“高不成低不就”。

當然,還有人想過創業,這是除了進廠和考公之外的第三個選擇,聽起來甚至模糊了地域緯度。但在縣城,創業形式有限,更準確的說法叫開個店。但需要原始資本不說,做生意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抖音里,縣城的美好生活視頻有幾十萬點贊。畫面里是夏天的傍晚,微風吹動樹葉,街邊小攤兒和夜市熱火朝天的擺開,下班的年輕人騎著小電動載著另一半,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煙火氣的生活里。

李喬老家的夜市,圖源受訪者

但抖音里沒有被拍出來的,是那些被困在縣城里無法就業的年輕人。

他們并非沒有學歷,也并非懶惰沒有拼勁。恰恰是這不上不下的學歷讓他們無法找到一份能安心做下去的“體面”工作。

都說大城市容得下靈魂容不下肉身,小縣城容得下肉身容不下靈魂。但年輕人們似乎正在發現:

在小縣城“安居樂業”也并不是一件簡單事。

*文中,張園園、李喬皆為化名

關鍵詞: 縣城買房 回到縣城工作五年,我倒貼了4萬塊錢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