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作為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說受到了很多家庭的青睞。尤其是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更希望通過簡單的生活,來釋放內心的壓抑,讓精神得到滿足。
像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屋主夫婦的生活原則,就是用不到東西堅決不留在家里,再加上家里有兩個孩子,想給他們一個完全開放且自由的居住環境。因此,整個空間設計也秉持了極簡主義。而從完工后的效果來看,真的是全屋空空如也,高級極了。
平面結構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案坐標臺北,面積140㎡,屋主一家四口。對于空間的需求,就如上面說的那樣,喜歡簡單干凈的設計,并希望家里的雜物可以全部隱藏起來。
原戶型為標準的四居室格局,整體結構十分優質,且南向擁有全景采光條件。不過由于屋主只需要三間臥室,以及空間的互動性比較差,所以在布局改造時,還是對部分空間結構進行了重組,使其更加符合屋主的居住需求。
平面方案圖
結合屋主的需求,空間布局改造如下
1、拆掉客廳兩邊的房間,讓空間實現一體化的結構。
2、主臥采用套間設計,融合書房、睡眠、儲物、衛生間功能。
3、重組兒童房結構,延伸出一個三分離結構的客衛,以及一個儲物間。
4、北陽臺門洞改到廚房,并作為獨立的家政區來使用。
玄關
當入戶花園納入客廳之后,雖說進門少了一塊獨立的空間,但電視矮墻和下沉式地面設計,卻也起到了界定空間區域的作用,并進一步提升了視覺的延伸性。而純粹的灰白色元素的運用,也從一進門就為空間奠定了極簡、高級的腔調。
進門鞋柜以懸浮式的結構,設計在了進門右側,解決了全家人的收納需求。同時,白色的平板柜門采用無拉手設計,也有效提升了空間的整潔,規避了突兀。
除此之外,進門左側還利用兒童房的面積,規劃出了一間獨立的雜物間。一來補充了玄關區的收納,二來也方便了孩子玩具、小推車的歸置,讓室內更加簡潔干凈。
客廳
通過玄關,就是重組后的客廳,極簡的硬裝處理,克制的軟裝選擇,不僅還原了空間的純粹,也真正讓居住者有了一個無拘束的生活場所。
墻地面刷上微水泥,再穿插大量的原木材質,既有效平衡了空間的硬朗與溫潤,又彰顯出了高級的腔調。
取消常規的成品沙發,并臨窗設計一個地臺,除了進一步強化了空間的休閑屬性之外,也巧妙呼應了空空如也的空間主題。同時,極度開闊自由的空間,也賦予了生活更多種形態變化,以應對不同的居住模式。
利用玄關隔斷矮墻設計的電視墻,完美打破了空間以電視機為中心的生活理念,并著重強化 了空間的社交屬性,從而讓空間回歸于生活。
當客廳呈現出一體化的結構后,臨窗處的地臺,仿佛自然形成了一塊天然的取景框,即便室外不是什么山水景色,但無敵的采光環境,依然給予了居住者愉快的心境。同時,掀開地臺木板,底部還隱藏了大量的儲物空間。
餐廳
來到餐廳,打破傳統中島臺可以儲物的印象,并以矮墻的方式延伸出了一個吧臺,既與整體做到了和諧統一,又在視覺上減少了體量,讓空間更加簡潔。而餐桌采用厚重的木板設計,再搭配上玻璃材質的腿桌,也立馬營造出了漂浮感。
餐廳內部則增加了一塊輕食區,并將部分廚房電器整合在這里,不僅緩解了廚房的空間壓力,也方便了一些簡單輕食制作,從而讓生活動線更加高效。
廚房
廚房面積不大,再加上生活陽臺的門洞改從廚房進入,所以僅設計了一組一字型的櫥柜。雖說看起來挺緊湊的,但在餐廳擁有輕食區的情況下,卻也完全夠用了。
廚房地面采用灰黑色分隔,再搭配上白色的櫥柜,即便空間基調過于深沉,但也沒有絲毫的壓抑,反而還讓空間層次更加立體了。
書房
拉開輕食柜旁邊的移門,就是隱藏在主臥里的書房。由于客廳的地臺也延伸了進去,所以客廳的面積也算是得到了延續。這樣即便是在辦公,也可以隨時觀察到孩子在客廳的一舉一動,讓日常交流真正做到無障礙。
主臥室
書房旁邊就是主臥室的睡眠區,并通過床頭護墻的一條燈帶,讓整個空間實現了串聯。而放棄傳統的成品床,并選擇一張低矮的地臺床,既與書房的地臺形成了立體的層次,又再一次營造出了無拘束的空間形態。
衣帽間
睡眠區左側就是衣帽間,承擔了日常起居、換衣的需求。同時,柜體兩邊采用鏤空設計,也在視覺為上造就出了一抹隔而不斷的空間感。
衛生間
衣帽間內部就是主衛生間,獨立的淋浴間、浴缸、雙臺盆設計,最大化提升了使用舒適性。
兒童房
重組后的兒童房,門口預留出了一塊過渡的空間,讓空間動線不會顯得太過局促。除此之外,也方便了左側的雜物間、右側的馬桶間設計。
兩間兒童房都采用了大量留白的方式來設計,除了可以讓空間更加簡潔、干凈之外,也為空間保留下了更多的想象,方便小朋友自己填補。
陽臺
縱觀整個案例,看似空間設計空空如也,實際上該有的儲物空間卻一點也不少。當然,也只有充足的收納,才能讓空間做到整潔有序。所以喜歡極簡風的朋友,也要注意到這一點。
圖源/鄭明輝
圖文編輯/小拾
以上案例僅為設計師分享,部分素材參考于網絡,如侵犯了您的相關權益,請后臺私信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