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自如研究院、澤平宏觀攜手新華網發布《2022中國城市長租市場發展藍皮書》(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在我國千萬人口級城市中,住房租賃市場規模預估或破千億元,北京、上海、廣州兩千萬人口級城市,其市場規模更高,預估分別可能超過2800億元、3700億元、2500億元。
(資料圖)
在廣闊的市場空間下,《藍皮書》調查發現,越來越多一線城市業主的“閑置房出租意愿或已超過買賣意愿”,53%的業主愿意選擇長租機構委托出租。同時,在“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的一系列政策指導下,業內人士認為,應盡快提升機構化長租房占比在一線城市達30%、在全國整體達15%以上。
千萬級城市預估或有千億級租房市場
近年來,住房租賃市場迎來政策利好。2021年、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的提法,轉變為“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在2022年12月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對住房租賃市場提出新要求、新方向。此次會議明確指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得益于政策支持、流動人口支撐等因素,全國整體住房租賃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具體來看,在人口千萬級以上的城市,《藍皮書》結合人口普查數據、租房人口占比、各城平均住房面積與平均租金水平等系列數據,測算出我國千萬人口級城市的住房租賃市場規模約在900億元-1400億元,北京、上海、廣州兩千萬人口級城市的住房租賃市場規模預估分別約2800億元、3700億元、2500億元。
業主出租意愿或超過買賣意愿
《藍皮書》調查發現,在整體租房市場上,自2020年以來,城市租住群體對于“品質居住體驗”的關注度提升了34%。其中,認為“房屋需要配備智能門鎖等智能家居”“合租公區應有保潔服務”的租客占比分別提升了45%和37%。
對于如何滿足居住品質要求,有65%的租客表示會優先考慮“長租機構的房子”。不少租客表示,尤其在經歷過疫情防控期后,機構化長租房的居住體驗相對穩定,生活服務更加全面,同時APP線上找房簽約的流程更加便捷。
在供給端,在“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基調下,存量房價格上漲預期見頂。《藍皮書》調查發現,在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里,分別有64%、56%的業主愿意將閑置房用于出租,以激活閑置房的使用價值,尋求存量房產的“使用性增值”。該數據均超過“繼續閑置”和“適時出售”的總和,表明業主的房屋出租意愿或超過買賣意愿。
同時,這部分業主中愿意選擇“長租機構委托出租”的占比達53%。其中,近5成業主表示首次委托時間會在3-5年。而在已與長租機構合作的業主中,委托出租5年以上的占比達55%。
業內:應盡快提高機構化占比
《藍皮書》指出,存量房由專業化長租機構運營,成為房屋出租時代的剛需。為進一步滿足租客品質居住需求、業主房屋使用性增值的目標,長租機構應具備產品化改造、專業出租、裝修交付、租期服務、專業團隊塑造等5方面能力,以實現對全品類房屋的全周期管理。
具體來看,長租機構通過產品化改造,使房屋內部的功能分區、空間布局、物理性能等得以更合理分配,強化房屋的適用性和居住功能;同時通過對裝修各環節的數字化賦能、產業鏈改造,實現每套房屋的高質量、高標準、高性價比的標準化交付。
此外,《藍皮書》認為,發展專業化長租機構,也將有利于將市場上的房屋“更好地管起來”,塑造清朗的租房市場環境。
目前,全國由長租機構運營的機構化房源占比僅5%。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千億級住房租賃市場規模下,應盡快提高機構化占比在一線城市達30%以上,全國整體達15%以上。一方面,此舉將更有利于形成更加成熟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也便于相關部門規范市場秩序和監督管理,另一方面對承接租房需求、擴大租賃市場供給質量,推動行業長效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