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均總價2388萬的239套房源全部售罄,銷售金額約57億元。
網易房產訊,深圳樓市回暖,又是富人先行。
5月30日,深圳網紅豪宅“海德園A區”開盤。據了解,自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左右,358號認籌購房者選完最后一套房源,最低總價1755萬、套均總價2388萬的海德園A區239套房源全部售罄,實現開盤日光,銷售金額約57億元。
(相關資料圖)
該樓盤項目戶型為143-251㎡的四至五房,均價12.6萬/㎡,最高總價約3240萬,是今年深圳第一個認籌比超過1:3的新樓盤,也是2022年深圳樓市第一個開盤日光的豪宅。
01,
現象:深圳豪宅市場率先復蘇
與此同時,與海德園同樣在5月底獲批預售入市的另一個網紅豪宅招商仕林臻邸,也在26日下午開盤、去化率依舊達到95%后,于周末賣出最后一套房源,187套住宅也全部售罄。
該樓盤推售的是115平、155平的住宅產品,均為精裝交付,獲批均價11.5萬/平,總價區間在1232萬—1847萬之間。
自深圳市住建局發布新房“限價令”至今,深圳一手住宅一直執行“一房一價”政策。得益于政府對預售價格的嚴格管控,在二手房參考價發布前,深圳近幾年來的不少樓盤出現了新房價格遠低于二手房的情況,這也導致深圳樓市的“打新熱”一度成為熱點話題、爭議話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從一二手倒掛的“打新獲利”來看,招商仕林瑧邸是300-400萬,海德園A區更高達千萬。
值得關注的是,據時代周報報道,不僅是住宅房源,包括招商仕林臻邸此次推出的13套34-69㎡商鋪產品,也在開盤當天全部賣出,為投資客以超6000萬的總價全款打包拿下。
網易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開盤的深圳另一網紅豪宅盤“華潤城潤璽二期”,盡管當時開盤1024套房源最終沒有賣完,但該項目的此批房源近日也已經全部售罄。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最近幾個月,深圳豪宅市場的價格一直處于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豪宅買家手握資金一直在等待著自己心儀的樓盤。
數據上看,2022年前4個月,深圳一手豪宅項目成交都高于400套,略多于去年同期,但是3月份成交超1000套,出現顯著上升。
深圳貝殼研究院也監控到,近期以來,深圳中高端需求被激活,中高端物業咨詢量增加,換房改善類置業者購房意愿加強,在遇到合適的房源后入市加快,甚至出現幾天內就能決定成交的現象。
一方面,深圳樓市的調控政策放松呼聲依舊強烈,另一方面,就近期的深圳樓市開盤以及行情來看,深圳樓市的淘金故事,似乎也依舊在得到印證。
據樂有家研究中心監測、整理的“2021年至今深圳熱度較高的新房統計表”中,新房均價超11萬/平的南山區,依舊有十個樓盤在列。
02,
問題:深圳樓市政策需要放松調整嗎?
有人歡喜有人憂。
掛了近一年的房子沒賣出去,房子在寶中的老李坦言自己心里非常不平衡。
“我從頭到尾都不接受指導價,我不愿意接受,我也不認為我掛出去的價格虛高了,我這個價格是市場對房子價值的認知,給不到我想賣的價我是不會賣的,指導價的出臺我覺得只是想引導大家多去買深圳東部的房子。”
像老李這樣的深圳賣房業主也并不少,他們每一周、每一天,都期待著每一個市場上傳出的深圳放松調控信息成真,如今早已看不得深圳東部或是其他小區房源成交好的新聞消息,
“那些房子肯定都是賤賣的。”
焦躁、敏感,也有些騎虎難下。
而有迫切希望深圳下一秒就出臺點什么政策的,自然也有希望深圳“謹慎出臺房產刺激計劃”的。
5月初,在人民網的“領導留言板”一欄,一則主題為“請領導謹慎出臺房產刺激計劃”引發不少關注,甚至沖上深圳同城熱搜。
該留言網友提到,深圳不少住宅對于2019年之前價格已經翻番,希望官方能夠理解希望扎根深圳的新市民艱辛,謹慎出臺樓市刺激政策,
“給我們留一些希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實際上,此前在不少深圳放松樓市調控、指導價上調等傳言出來之時,就已有不少深圳網友留言跟貼,表示“作為剛需,我希望維持現狀”,“新房不是限價嗎?去買新房就好了,為什么一定要上調二手房指導價”……
不僅是深圳樓市的兩種極端,甚至評論區都可以引發一場罵戰。
“希望深圳不出政策的這些人,都是離買房還有段距離的人吧”。
“二手房市場因為指導價幾乎流通不起來,我賣不出舊的,哪里有錢去買新房呢?”
“領導你好,請把房價打下來,等我賺夠錢上車了,然后再放松再漲。”
這就是深圳樓市的當下博弈,或許每個人都是當中的看客,也是當中的賭徒,都想從中多多少少獲益,也不知不覺深陷其中。
包括5月11日,深圳中學正式落地福田,梅香學校、梅園小學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交由深圳中學開展合作辦學,將學校命名為深圳中學梅香學校。
而在該舉措官宣前后,也同樣存在不同立場的兩派博弈——有人“感謝教育部門的積極作為”,有人質疑“實質是為了讓自己的房價暴漲”。
再到5月16日,深圳四部門聯合出臺《深圳市公辦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至2025年,深圳將培育80個優質公辦中小學教育集團。
名校集團化辦學接下來在深圳遍地開花,有人認為是“深圳大學區辦學再進一步”,有人理解成“側面說明不會動現有學區劃分的蛋糕,一些業主再吵再鬧也沒用了”。
歸根結底,還是“困在人性里的深圳學區房”。
無論是焦躁的老李還是希望謹慎出臺政策的深圳新市民,無論是感謝還是質疑教育部門的業主,無論是學區房熄火派還是堅挺派,這樣兩種極端下的博弈,生活中常見,幾百上千萬的樓市里更甚之,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和立場總會帶有不同程度的偏見,當涉及利益時,更會拼命尋找維護自己想法的角度和原因。
盡管彼此水火不容,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實誰都沒有錯,當下困境各不相同,但也有著相似之處——當深圳樓市承壓,誰都不想被落下的那個人是自己。
因此,如何讓政策拯救深圳樓市的同時,平衡好對深圳不同群體的影響和聲音,也是深圳政策方需要重點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