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獲悉,由北京市規自委會同市商務局共同組織編制的《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2022年-2035年)》,經報請市政府批準,現已正式發布。《專項規劃》提出,2035年將北京建設成為“中國潮”“國際范”“煙火氣”共融共生的國際消費中心示范城市。全市規劃打造4片國際消費體驗區、29個城市消費中心、84個地區活力消費圈和若干個社區便民生活圈。
《專項規劃》明確了商業消費空間中長期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構建起層次結構清晰、空間布局高效、功能業態完善、空間品質宜人的商業消費空間體系,初步建成便民優質的社區消費網絡,有效激發城市動力與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到2035年,整體形成國際消費有魅力、城市消費有實力、地區消費有活力、社區消費高便利的全市商業消費空間新格局,充分展現首都風范、中華風尚與時代風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實現,將北京建設成為“中國潮”“國際范”“煙火氣”共融共生的國際消費中心示范城市、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專項規劃》提出,全市構建“四級兩類多維”的商業消費空間體系。
從整體看,形成“國際消費體驗區、城市消費中心、地區活力消費圈和社區便民生活圈”四級商業消費空間結構,服務市民公眾多層次消費需求;從類型看,劃分為更新提升型和新增培育型兩種商業消費聚集區類型;從維度看,要從歷史風貌、環境景觀、文化體育、自然生態、景觀旅游等多個方面,打造“商業消費×歷史文化”“商業消費×國際交往”8個維度的魅力消費名片。
北京商業消費空間的總體布局為“4 29 84 N”。
規劃打造4片國際消費體驗區。以國際交往功能突出、傳統文化魅力鮮明的城市消費中心為依托,聯動輻射周邊地區活力消費圈,整體塑造王府井×西單×前門、CBD×三里屯、環球影城×大運河、麗澤×首都商務新區四片國際消費體驗區,重點彰顯中國傳統文化,接軌國際時尚潮流,提升國際消費魅力,整體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力。
打造29個城市消費中心。其中更新提升型17個,包括王府井、前門大柵欄等;新增培育型12個,包括西北旺、麗澤等。重點打造多元復合的公共活力中心,緊抓文化體育、生態景觀等資源特色,塑造新消費、新業態的多元消費場景。
構建84個地區活力消費圈。其中更新提升型37個,包括崇文門、東直門等;新增培育型47個,包括金鑼灣、馬連道等。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需求,精準畫像客流人群。圍繞地區歷史文化、藝術創意、自然景觀資源,引領商業消費集聚區特色發展,重點結合新市鎮等重要節點,帶動地區活力提升。
同時,結合街道、社區建設若干個社區便民生活圈。重點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礎保障型和品質提升型需求,重點塑造社群鄰里交往空間,引導商業消費發展重心向社區轉移,打通商業消費空間布局的“最后300米”。
據悉,此次《專項規劃》創新采用“跨界共編 數據共享 市場共語 城市共商”規劃編制組織模式,在搭建市級工作專班、多部門協同和市區聯動的基礎上,廣泛吸納規劃與商業團隊專業力量,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北京是全國首批培育建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是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核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要重點以“一區一單、一圈一策、一街一庫、一店一案”的模式推進《專項規劃》實施,引領全市商業消費空間高品質發展,引導釋放消費活力,為更高水平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 消費中心 空間布局 29個消費中心北京商業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