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北京將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副題)
記者從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2013年到2021年,北京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85萬套(間)、竣工約75萬套(間),有效緩解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及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并且在北京市優化住房結構、促進職住平衡、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十四五”期間,北京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重點保障新畢業大學生、城市運行服務保障人員等群體。
畢業生公寓項目全面入住
為了緩解大學生租房難問題,今年畢業季期間,市住建委選擇位置優越、產業聚集的海淀、朝陽、昌平、房山4個保租房項目、近1000間房源作為應屆畢業生青年公寓試點,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畢業生的熱烈反響,試點項目累計登記2983人,人房比達3比1。目前,首批4個試點項目已經全部辦理入住。
其中,位于朝陽區勁松地區的平樂園項目,是4個項目里唯一的市級統籌項目。據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共可提供206套、489間房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周邊配套設施也很齊備,距離商場及地鐵九龍山站只有約300米,“該項目面向全市范圍內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配租,不受工作單位所在區限制。”該負責人介紹,項目所有房屋全裝修交付,實行按間分租,每名畢業生租住1間臥室,客廳、餐廳、衛生間和廚房為公共區域。
考慮到畢業生收入情況,該項目大部分房間的租金在2600至4800元之間,這里面還包含了物業費、家具家電租賃費、供暖費及網費,低于周邊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不僅如此,考慮到年輕人的特點,項目還增加了“吃住行娛學”等方面的個性化服務。比如在首層設置了共享休閑區,配備運動健身區、書吧閱讀區、共享會客區、休閑娛樂區四大功能區,每間房屋均配備了智能門鎖和智能監控。房屋里面則配備了冰箱、電磁爐、空調、床、沙發、書桌、衣柜、寬帶網絡等基本生活設施,滿足青年人對房屋功能性和舒適性的需要。
租購并舉擴大保障覆蓋人群
過去十年,北京市緊緊圍繞“住有所居”目標,堅持租購并舉的保障方式,不斷擴大住房保障的人群范圍。租的方面,從廉租住房保障北京市城鎮戶籍低收入家庭,到公租房、市場租房補貼保障北京市城鎮戶籍中低收入家庭,再到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無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購的方面,從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北京市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到共有產權住房不區分戶籍,精準支持符合限購的剛需無房家庭首次置業需求。
據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變化讓住房保障發展成果惠及更廣泛人民群眾,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住房條件。同時,展現了北京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為重點,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住房條件、支付能力,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體系和供應體系的結果。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有助于增強首都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人民安居樂業。
據了解,2013年至2021年,全市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85萬套(間)、竣工約75萬套(間),有效緩解了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及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不僅“住有所居”,而且要“住有宜居”。今年,北京出臺了《北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此前還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了《公租房建設與評價標準》《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等標準,讓保障房的房屋質量從根源上得到保證。
優先在軌道交通旁布局
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出臺后,北京嚴格落實總規要求,按照“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和“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布局要求,統籌保障性住房與就業、交通的關系,推進保障性住房用地優先在軌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節點周邊布局,促進職住平衡。
據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率先大力推進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開工量居全國首位。按照毗鄰產業園區、毗鄰交通樞紐、毗鄰新城的原則,重點在“三城一區”和產業功能區周邊選址建設租賃住房,著力解決項目周邊就業人群、城市運行服務保障人員等群體實際需求,促進職住平衡。以豐臺區萬科泊寓成壽寺社區為例,作為全國第一個投入運營的集體土地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其不僅毗鄰CBD就業聚集區,距離方莊、劉家窯地鐵站都很近,而且單套月租金為周邊同品質一居室住房租金的70%至80%,深受年輕人追捧,901套房源入市后實現了開業即滿租。
未來,北京市還將組織各區繼續籌集青年公寓和公共服務宿舍項目,對接新畢業大學生、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員,幫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實現“安居夢”。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北京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文/記者 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