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十一“長假還有2天,地產人的朋友圈因為一條政策的發布再次活躍起來。
9月29日晚間,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不長的通知如果進一步拆解,核心信息點其實就兩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調,以及符合條件的城市。前者可以被歸納為今年以來各地此起彼伏的樓市“松綁“政策的一種,但后者則解釋了匹配這個政策的門檻——2022年6-8月間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均連續下降的城市。
(資料圖片)
這份通知選擇在十一前夕公布,正在試圖給傳統的“金九銀十”增添幾分成色。符合條件的城市地產人“喜大普奔“,仿佛看到了本城市市場迅速復蘇的靈丹妙藥。畢竟當下的市場反饋還不能讓他們度過一個歡快的長假。
以符合此次下調利率標準的武漢為例。今年8月,武漢住宅均價16462元/平方米,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3%。1-8月,武漢新建商品房網簽銷售104772套,網簽銷售面積1166.4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近1/3。
另一個二線城市天津的樓市也不樂觀。在6月天津樓市出現短暫反彈后,7-8月再度表現出降溫姿態。據媒體統計,今年1-8月天津共開盤60個項目,開盤項目平均去化率約為29.5%,較去年同期下降22.6%,樓市去化壓力頗巨。
上述兩個城市并非個例,從全國層面來看,9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4%,住宅施工面積下降4.8%,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37.2%,房屋竣工面積下降21.1%。
挺市舉措刻不容緩,反彈之勢還有些躲躲閃閃。就在首套房利率政策發布的同一晚,北京備受關注的樓盤望京樾開盤,官宣成交51億元;同一時間,電建與首鋼合作的華曦府開盤,官宣售罄。兩盤火熱給了人們一種錯覺——市場又回來了。
但是當我們將目光拉長至前一周,也就是北京第三輪土拍結束的那一天。本輪土拍與前兩輪收金規模基本持平(首輪480億元;第二輪499.6億元),平均溢價率6.06%,較第二輪上漲0.71個百分點,土拍還是不冷不熱。
到底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還是盲人摸象難識大局?至少以當下市場的復雜程度來看,尚難一一篇文章、一次調查、一段視頻講透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冷暖。
據此,深度樓市一線觀察,鳳凰網房產推出十一特別策劃“十一樓市觀察“,記錄行業變革之下的市場真相。此次“觀察”將覆蓋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漢等20座城市,實探2022的“金九銀十”成色幾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