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批次土拍總出讓金達500.3億元。
2022年9月23日,北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18宗地塊,均有了歸宿。
(資料圖片)
當日,北京三批次土拍現場競價環節結束。連同9月22日線上競價的10宗地塊,本批次18宗地塊均被競出。其中,10宗地塊以底價成交,8宗地塊溢價成交,總出讓金達500.3億元,整體溢價率6.06%。相較于今年首批次集中土拍4.46%、二批次土拍5.35%的溢價率,本輪土拍溢價率為2022年至今為止的最高值。
根據這些地塊所屬區域來看,本次供地來自北京10個區,其中,豐臺區所供地塊最多,共4宗,已經缺席北京三輪集中供地的海淀貢獻了3宗地塊,而曾經的供地大戶朝陽區本次缺席。
從三批次土拍的整體表現來看,可謂是一半是熱鬧,一半是冷清——10宗冷門地塊底價成交,3宗熱門地塊吸引眾多房企報名,最終溢價率達到了15%。
以海淀永豐地塊為例,0013、0015地塊吸引了包括海開、中海、首開、綠城、建發、華潤 城建聯合體、保利 建工聯合體等8家房企及聯合體參與報名競拍。而在現場競價環節時,上述兩宗地塊在觸及價格上限后,分別進入了競面積環節,0013地塊更是在競現房面積環節中觸及地價、現房銷售面積的雙頂,并最終進入搖號環節。
雖然競拍環節競爭激烈,且溢價率也達到了峰值,但據北京市規自委網站信息顯示,上述兩宗地塊銷售指導價分別為8.5萬元/平方米,8.2萬元/平方米,相較于5.85萬元/平方米、5.32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依然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如果說海淀永豐地塊是本批次土拍中最熱地塊,那么中海就是本批次參與房企中的最終贏家。
中海一直活躍于北京的土拍市場,在今年的二批次集中供地時,就拿下了石景山和順義的兩宗地塊。在本輪土拍中,中海又以147.45億元拿下了海淀永豐0013、0015地塊以及一宗豐臺地塊,可謂收獲頗豐。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二批次的集中供地中,中海就競得了海淀永豐的另一宗地塊,目前,這一地塊已經入市,案名為中海匯德里,均價為8.3萬元/平方米。
“近年來中海在北京新房市場有著較優的表現,本次拿下的海淀兩地塊,容積率分別為2.3和1.5,為中海打造低密改善住宅提供了空間。”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另外一宗熱門地塊為豐臺造甲村地塊,由于該宗地塊位置優越,周邊遍布著包括中海甲叁號院、葛洲壩北京中國府、懋源釣云臺等豪宅項目,均價都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該地塊最終溢價率也達到了15%,被北京本土國企首開以38.29億元 7000平現房銷售的代價競得。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三批次供地在規則上亦有所調整,首先是基本不再設有70/90戶型限制。“對于房企來說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以滿足多種購房需求。”陳霄表示。
其次,從土地層面徹底踐行了“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理念,進一步擴大競現房銷售面積方式,超過70%的地塊設置了競現房銷售面積環節,例如海淀永豐、豐臺槐新等地塊。
中房研協報告指出,雖然多個地塊施行競現房銷售,但根據測算,相關地塊也為房企預留了合理利潤空間,以保證未來可推出更加宜居的住宅產品。相較期房預售而言,現房銷售優勢明顯,避免了交房時間不確定、項目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提升購房安全感。
再從參與主體來看,54家房企及聯合體中,央企、國企及地方性平臺企業依然是主力軍,其中華潤及其聯合體共報名9宗地塊,中海獨立報名7宗。
民營房企中,有龍湖和潤澤,且龍湖是以聯合體的形式出現,在9月22日線上競價時,龍湖 天竺房地產聯合體以底價24.3億元獲得順義新城第1街區地塊。
針對于北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表現,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成交結果看,北京土拍市場回溫跡象明顯;國央企融資成本較低,對競現房銷售面積的土拍規則適應性更強,同時得益于此前部分項目去化達到預期,國央企率先積極展開拿地。
陳霄則認為,本輪北京土拍整體表現不俗,冷熱分明,優質地塊熱度依舊,同時溢價率達到今年三輪土拍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市場信心正在逐步恢復,房企對北京市場仍然持長期看好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