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行業處于低谷之際,今年前8個月,百強房企的拿地金額“腰斬”。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TOP100房企權益拿地總額8816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3.3%。
哪些房企還在逆勢拿地?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海地產、招商蛇口、濱江集團拿地金額排名前五位,成為今年的“拿地大戶”。
保利發展、華潤置地、招商蛇口新增貨值多
(資料圖)
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前8個月房企新增貨值TOP100》顯示,從全口徑新增貨值來看,保利發展、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占據榜單前三位。今年前8個月,保利發展以累計新增貨值1528億元占據榜單第一;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分別為1360億元和1211億元。
同時,以權益拿地金額來統計,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1-8月房企權益拿地金額與面積TOP100》顯示,今年前8個月,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海地產、招商蛇口、濱江集團的權益拿地金額排名前五位。其中,華潤置地以670億元的權益拿地金額居于首位,保利發展和中海地產則分別為478億元和468億元。
在行業的調整期,華潤置地管理層在2022年中期業績會上對于拿地的態度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并且華潤置地強調“會堅持調結構、調布局,聚焦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
此外,濱江集團拿地兇猛,其拿地戰場集中在杭州。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更是豪擲409億元(含合作拿地)在杭州市場拿下23宗地塊,成為在單一市場拿地最多的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從權益拿地金額來對比,進入TOP10的房企中,建發房產、越秀地產、中國鐵建拿地踴躍,躋身前十名,且超過萬科的拿地金額。
2022年前8個月房企權益拿地金額TOP10
圖/中指研究院提供
TOP20-30房企幾近“顆粒無收”
那么,百強房企拿地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通過克而瑞發布的《2002年1-8月房地產企業操盤榜TOP100》(簡稱“操盤榜”)中的百強房企名單進行對比發現,今年前8個月,操盤榜TOP11-20房企以及排名在51-100的房企,其拿地銷售比與去年同期整體水平持平,其他梯隊的房企拿地銷售比都有較明顯回落。
操盤榜TOP21-30房企拿地收縮得最為顯著,該梯隊的多數房企在今年前8個月都沒有拿地。這一名單包括世茂集團、金科集團、中梁控股、萬達集團、中南置地等。在這些企業中,不少企業處于資金鏈緊張的局面,在公開市場上并未拿地。
而在操盤榜TOP10房企中,碧桂園、萬科、金地、融創等房企的拿地策略也在收縮。例如,銷售規模排名第一的碧桂園目前在公開市場上權益拿地金額僅61億元。
國企、央企逆勢拿地
今年,房企拿地逐漸形成三種姿態:第一種是“躺平”,不拿地,以爆雷的房企為主;第二種為“收縮”,大幅減少拿地;第三種是逆勢拿地,以國企、央企為主。
中指研究院分析稱,從拿地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招商蛇口、華潤置地、中海地產等全國性龍頭企業仍在多個重點城市廣泛布局,央企、國企參與熱度較高,這與穩健型國企、央企的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
從投資力度來看,據克而瑞統計,典型的國企、央企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越秀地產、建發房產等拿地銷售比超過0.5,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也處在行業均值之上。
2022年1-8月拿地金額超過100億元的典型國企、央企投資表現
圖/克而瑞研究中心提供
為了激發中小房企的拿地積極性,多數城市在8月下旬公布的第三輪集中供地的計劃中,調整了土拍規則,包括降低參與門檻、調整限價空間“讓利”等。以上海為例,在前兩輪土拍中,較少露面的中小房企諸如上海佳運置業、大眾房產等也現身拿地,增強了上海土地市場的活躍度。
關鍵詞: 房企拿地 百強房企拿地耗資8816億,誰在逆勢擴儲